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对比研究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肌间隙入路方式疗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疗法,比较两组的术后Cobb角纠正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Cobb角纠正率(%)、术后引流量(mL)、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患者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需椎管减压、无神经症状的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肌间隙入路疗法,可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术中出血少,高度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桃红四物汤。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11天患肢肿胀程度及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nner)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PLT、D-dinner等指标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11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减轻,PLT、D-dinner指标均显著降低,尤以观察组变化显著,与术后第1天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程度,降低PLT、D-dinner等指标水平及DVT发生率,对预防下肢DVT发生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牛肉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方法 利用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2G5(捕获抗体),酶标单克隆抗体2E3(HRP-2E3,检测抗体),建立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同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单克隆抗体2G5最佳包被浓度为4.48 μg/mL,HRP-2E3最佳检测浓度为19.9 μg/mL。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最低检出限为 1×105 CFU/mL,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且特异性良好,与其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板内及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7%,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人工污染牛肉样品增菌8 h后,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为1 CFU/25 g。结论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重复性良好,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创钢板接骨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效果及影响。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回顾分析对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有无并发症、膝关节屈伸度、Rasmusscn评分优良率及Ali标准等。结果经过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随访手术患者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发现,按照Rasmusscn评分标准,Rasmusscn解剖复位评分优27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97.5%;Rasmusscn功能评分优23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5%。固定失败者3例,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见微创钢板接骨术效果显著,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好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