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抓好医院学术活动,对于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县市级医院开展学术活动的不足,主要从平台建设、完善管理、活动推进、氛围营造等方面探索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阿托伐他汀对39例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TG、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26.17%、54.97%、38.92%;HDL-C治疗后明显上升,上升幅度为14.81%,治疗前后比较,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及增殖型3组,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76例2型糖尿病患者IMT。结果糖尿病组IM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的严重程度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5)。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组并发DR的发生率(46.94%)高于IMT正常组(24.2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的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IMT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伤寒论》的有关方剂的服药方法进行了区分并加以概括,指出了仲景服药方法的多样性,并加以分析,以期指导临床用药,以提高方剂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病诱因、合并症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DKA发病诱因主要为感染及停止使用胰岛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静滴和足量补液,4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死亡。结论 消除诱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足量补液是治疗DKA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8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联合普罗布考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组(联合水化组),每组各128例。3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治疗,联合普罗布考组PCI前3~5d给予服用普罗布考片500mg,2次/d;联合水化组于PCI术前12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水化。分别观察3组PCI术前(治疗前)及PCI术后48h(治疗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记录CIN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前SCr、eGFR、ox-LDL、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SCr[(109.8±12.6)μmol/L]高于治疗前[(84.1±7.9)μmol/L](P0.05),eGFR(62.1±10.1)mL/(min·1.73m~2)低于治疗前[(75.0±5.4)mL/(min·1.73m~2)](P0.05),联合普罗布考组SCr、eGFR[(96.5±12.6)μmol/L、(72.1±7.7)mL/(min·1.73m2)]及联合水化组SCr、eGFR[(93.4±13.0)μmol/L、(71.2±9.6)mL/(min·1.73m~2)]与治疗前[(89.8±10.1)μmol/L、(78.5±8.1)mL/(min·1.73m2),(86.8±8.4)μmol/L、(76.3±5.4)mL/(min·1.73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SCr高于联合普罗布考组和联合水化组(P0.05),eGFR低于联合普罗布考组和联合水化组(P0.05),联合普罗布考组与联合水化组SCr、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普罗布考组ox-LDL[(365.0±101.0)μg/L)]、hs-CRP[(5.7±2.1)mg/L)]低于治疗前[(501.0±75.0)μg/L、(8.7±3.7)mg/L)(P0.05),阿托伐他汀组[(501.0±126.0)μg/L、(10.9±6.9)mg/L)]和联合水化组[(512.0±130.0)μg/L、(10.4±10.2)mg/L)]与治疗前[(541.0±79.0)μg/L、(10.7±9.6)mg/L,(528.0±84.0)μg/L、(9.8±8.0)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普罗布考组ox-LDL、hs-CRP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水化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水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IN发生率(9.4%)高于联合普罗布考组(3.1%)和联合水化组(3.9%)(P0.05),联合普罗布考组与联合水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CIN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改善家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耳微循环障碍所致颈源性眩晕的效果,并与氟桂利嗪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取6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4组,每组16只.①造模:200 g/L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10 mL注射至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②治疗: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作双侧“风池”“听宫”“外关”穴电针处理(峰值电压4~6 V,刺激频率10 Hz),氟桂利嗪组以氟桂利嗪1.67mg/kg进行胃灌注,1次/d,连续14 d,其他两组不干预.③观察指标:平行秋千分别产生&;#177;0.17 G、&;#177;0.34 G和&;#177;0.5 G直线加速度刺激家兔前庭,测定诱发的眼震电图频率;经颅多普勒检测基底动脉和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激光多谱勒血流计检测左侧内耳血流量.结果:37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眼震电图频率:对照组&;#177;0.5 G直线加速度诱发的显著高于&;#177;0.17 G(P<0.05).模型组、氟桂利嗪组3种直线加速度和电针组&;#177;0.5 G直线加速度诱发眼震电图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电针组3种直线加速度和氟桂利嗪组&;#177;0.5 G诱发眼震电图频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0.001).②血流速度:模型组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氟桂利嗪组左、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0.001),电针组左侧椎动脉和氟桂利嗪组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左和右侧椎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显著快于氟桂利嗪组(P<0.05).③内耳血流量:模型组和氟桂利嗪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0.05),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通过增强内耳微循环局部调节改善内耳血供和前庭-眼反射,恢复前庭功能.其效应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是高风险、易感染、集急危重为一体多元素交叉的医疗工作,受环境、病情、心理、舆论、技术、社会支持等因素相互制约.院前急救护士承受诸多的职业压力,准确评估和正视护士职业倦怠、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维护护士的职业尊严、持续关注院前急救护士职业环境及护士的应对能力是护理管理者不可懈怠的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DKA)可导致心肌损害,且随着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地增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33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重度DKA组(动脉血pH<7.1):男9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52.2岁;轻度DKA组(动脉血pH>7.1):男8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49.0岁;同时随机抽取20例同期住院的非DKA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平均61.9岁,全部来自本院2004年7月~2005年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3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卫生应急综合指挥平台通过调用卫生应急资源实现平战结合的管理应用,实现了卫生行业内外资源的联动,提高了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行业监管、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从实施策略、具体应用、系统组成、实施效果、总结展望五个方面阐述了公共卫生应急综合指挥平台的实现过程,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卫生决策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卫生应急工作的科学实施方案和有效部署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