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延缓衰老的研究日渐深入,按照中医理论,衰老是机体机能衰退的表现,属虚损的范畴,而肾虚尤其明显。大量对补肾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表明,补肾法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方法。灸法具有温经散寒,壮阳补肾的作用,但在抗衰老的研究领域,较重视药物而忽略对灸法的研究和开发。为此本文选择老龄小鼠的部分免疫学指标及有关自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临床对早衰面黑具有明显疗效的补肾调肝复方对老龄小鼠血清和皮肤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小鼠血清和皮肤SOD活性低于青年组(P<0.01);补肾调肝复方能使老龄小鼠血清和皮肤SOD活性升高,使MDA下降,为该方在临床上所显示的养颜之功提供了现代科学实验依据。观察结果还表明:中剂量之补肾调肝复方在提高皮肤SOD活性方面,其疗效优于传统补肾名方──金匮肾气丸(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胃脘痛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复方半夏泻心汤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周,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胃脘痛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整理了近15年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以"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和"acupuncture therapy""endometriosis"等为检索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针灸治疗EMS的临床研究论文41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18篇,并对其中涉及到作用机制的20篇研究(包括18篇动物实验研究和2篇临床试验)加以总结,从针灸对各种生长因子、酶、酶抑制剂等的影响来探讨针灸治疗EMS疼痛、抑制异位组织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调节免疫功能及调节内分泌的机制,并提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EMS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泌尿专科手术间应用“6S”管理方法,围绕安全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具体环节,加强物品管理,改善手术间工作环境,提高医生满意度;注重专科护士的临床能力培养,促进手术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成立6S活动小组,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内容对人、物、环境进行整顿.结果: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提高医生满意度其中手术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本院研制的抗衰老新药“活力甦”口服液对人体脑血流图和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力甦”口服液可使脑血流图的波幅升高和上升时间缩短,对人体动脉血压无显著影响。提示此药具有一定的改善脑血液供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标本的采集方法较多,我们认为最适宜作不育诊断的精液分析还是采用手淫的方法最佳,并且最好禁欲4至7天,禁欲时间过短则不成熟的精子较多,且精子数量可能受影响,时间过长则死精子、异型精子可能增多。收集标本,必须用清洁后干燥,适当大小的玻璃瓶或塑料杯盛装,且此瓶应尽量接近体温的温度(不低于20℃,不高于40℃)。  相似文献   
8.
肾虚在中医有关衰老的机理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中医的整体观表明,肾与其他脏器均有关联,在延缓衰老的研究中,补肾不是唯一的途径。目前补肾结合健脾治法的研究已初步表明了这一点。本文从肾与肝的关系出发,选用经临床证明治疗面部黑斑有明显疗效“补肾调肝复方”,通过该方对老龄小鼠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70例正常妊娠妇女红细胞Cab受体免疫粘附活性与ABO血型进行了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 检测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1)实验组:70名正常ABO血型妊娠妇女,年龄在24~28岁。 (2)对照组:70名同龄正常ABO血型未孕妇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痧”和“刮痧”的内核以及刮痧的理论基础。[方法]参考古代相关医籍和当代医家论述,对“痧”和“刮痧”的含义及历史演变、刮痧的经络理论和刮痧的补泻进行探析。[结果]“痧”的字形记载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可归纳为致病的秽恶邪毒、痧症、痧疹、怪病以及现代的“出痧”或“痧象”。刮痧起源甚早,临床强调采用“刮法”而达“出痧”,亦与单纯的刮拭或放血手法密切关联。从经络学说角度而言,皮部理论和络脉理论在刮痧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刮痧的补泻与医者操作手法和患者经气变化相关。[结论]刮痧是中医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和规范认识刮痧,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