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部法治疗发热393例曹文钟,徐慧卿,刘玉萍,刘韦丽(河北省沧州市中医院针灸科,061001;马来西亚北京创世纪中医诊疗中心)主题词发热/针灸疗法,穴位贴敷法,中药外敷发热系临床常见热病。目前发热的理论探讨、经验方药均建立在中医内科基础上,以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指力与针刺效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钟  田慧莲 《中国针灸》1999,19(4):219-221
在针灸临床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针具、穴位、针刺方向和补泻手法,不同医生施治其疗效迥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疗效差异呢?细分析之不难发现,在上述所有客观指标相同的情况下,引起这种疗效差别的原因只有针刺时指力大小之不同。因而确认针刺指力与临床疗效之间存...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输液反应案陈×,男,56岁,干部。初诊日期:1994年10月25日。主诉:输液4~5分钟后突然高热寒战。患者因腹泻而轻度脱水,予以补液治疗。先给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1g及15%氯化钾10ml静脉点滴。当液体输...  相似文献   
4.
曹文钟  刘学明 《中医杂志》1994,35(4):212-214
高立山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的主任医师。他临证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创立的“镇痛十法”从病因论治,取穴精而效卓著。笔者曾师于高主任,获益匪浅。今择取其治疗痛证的5例医案以供参考。1 行气止痛张××,男,40岁,工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半天,于1991年10月17日下午来诊。患者于当日上午搬重物时不慎将腰部扭伤,当时疼  相似文献   
5.
曹文钟  徐慧卿 《中医杂志》1995,36(12):726-728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疗法治愈多例疑难杂病,从而显示出针灸起沉疴、治顽疾的独特疗效。今不揣浅陋选择几例病案附录于下:1 尿崩症高某某,男,15岁,学生。初诊:1993年3月8日。主诉:多尿、多饮近3年,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990年夏季感冒治愈后有多尿、  相似文献   
6.
As a chief physician at the 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Guang'an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Academy of TCM, Dr. Gao Lishan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acupuncture and formed a unique medical thinking of his own through thirty years of medical practice. His Ten Methods of Treating Pain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treating diseases in accordance with causes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urate  相似文献   
7.
8.
针灸治疗慢性心肌炎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钟  曹绪芬 《中国针灸》1999,19(10):581-584
6例慢性心肌炎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2 4 % ,治愈率为 6 0 6 %。设对照组即针灸加西药组与单纯针灸治疗组间相比以及不同证型之间相比 ,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性不大(P >0 0 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和疗程间患者治愈率相比差异有较大意义 (P <0 0 1 ) ,总有效率差异性不大 (P >0 0 5)。  相似文献   
9.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是咽部干痒、疼痛、吞咽不利或有异物感,或干咳少痰。本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病人其彻底治愈却较棘手。笔者于1988年~1993年5年间通过对几百例慢性咽炎病人的治疗,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兹把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8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在24~26岁之间。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4年余。 2 治疗方法 2.1 外敷法:取生川乌、生半夏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葱白把研好的药末调成膏状,每次取玉米粒大小一块药团置于2×2cm或伤湿止痛膏上贴于患侧太阳穴和颧髎穴。每天换药1次,1周为1疗程。 2.2 内服中药:13例中以风痰阻络型为多见,故治疗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方用温胆汤加减: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8g,远志12g,石菖蒲18g,钩藤15g,白芍25g,石决明25g,当归15g,郁金12g,丹参15g,龙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