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该病症患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则可能致残,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对社会形成沉重负担。临床指南指出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保守疗法即可取得很好疗效。导引功法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运动疗法,植根于中医理论,历史悠久,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简便实用的临床特色。近年来应用导引功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已有较多报道,现从4种常用的导引功法阐述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概况,以期为相应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推拿"筋骨理论"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对现今推拿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筋骨评估是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应用,既是推拿医师病情判断、手法选择、疗效评定的基础,又是推拿治疗的特性及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的应有之义.传统筋骨评估方法赖于医师四诊,古今应用经验积累丰富;现代诊疗设备的普及,拓宽了传统方法的广度及深度.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患者在坐-立-坐任务中腰部和臀部的运动学与关节协调性变化。方法 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20例健康对照与20例LDH受试者的运动学数据,通过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比较两组在坐立任务中腰椎与髋关节的运动模式差异。结果 在坐立任务中,LDH受试者腰椎屈伸活动度与髋关节外展角度明显受限,髋关节屈曲角度增加;SPM分析显示,两组在从坐到立的起始阶段(10%~13%),腰椎屈曲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LDH受试者屈曲角度明显减少,而2%~14%阶段LDH受试者髋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在从立到坐阶段(65%~68%),LDH受试者则表现为髋关节外展角度增加。结论 LDH受试者在坐立过程中腰椎屈曲及髋关节外展功能受限,需代偿以髋关节屈曲活动增加来完成功能任务。在临床评估中,应重点关注脊柱与臀部的运动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4.
曹奔  周鑫  姚重界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2023,38(6):1260-1266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NSCLBP)是一种常见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近年来,借助相关设备研究 NSCLBP 发生发展的生物力学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腰椎核心功能屈伸运动为重点,综述国内外关于 NSCLBP 腰椎屈伸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具体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的深入探讨及总结展望,发现患者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等参数存在异常征象,为探索 NSCLBP 发病机制及其科学防治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患者在坐立过程中疼痛对腰椎和髋关节力矩的影响。方法 应用AMTI测力台采集20例健康对照与20例LDH受试者的动力学数据,通过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分析两组受试者坐立任务中腰椎与髋关节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力矩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DH受试者从站立回到坐位过程中腰椎最大屈曲力矩与髋关节最大内收力矩明显增高(P<0.05)。SPM分析显示,在站立初期阶段(37%~42%),LDH组髋关节外展力矩大于健康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 LDH受试者在坐立过程中腰椎骨盆不够稳定,尤其站立静止阶段,难以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需增加髋关节外展力矩来维持骨盆稳定。在临床评估治疗中应重点关注脊柱与骨盆的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58例)和不良转归组(3~6分,30例)。溶栓治疗24 h内行MRI检查,记录ASPECT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较小,入院NIHSS评分较低,DWI-ASPECTS评分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WI-ASPECT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最佳临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9.66%,AUC值为0.897,AUC明显高于年龄、入院NIHS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AUC值(P<0.05)。 结论DWI-ASPECT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预后转归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年龄、入院NIHSS评分、DWI-ASPECT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IVD)在人体生命的早期就开始退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剧,导致的相关疾病成为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大健康问题。细胞衰老是许多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也是IVD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推拿是目前干预IVD退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干预机制的探讨相对不足。文章拟通过总结目前研究进展,从细胞衰老角度探讨推拿在IVD退变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中医传统功法在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不良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认为应将中医传统功法尽早地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临床工作中,以充分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特色与优势,进而为中西医结合防控疫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