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位虽然在肺,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喘咳,加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二有余三不足",故可通过治他脏以辅肺气之肃降。从小儿五脏强弱的不均衡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是五脏间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小儿哮喘的夙根为"痰",病程日久导致痰瘀虚互结,其稳定期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易使哮喘病情反复发作,治疗上应以"求本"为基本原则,可通过"益肺卫,滋肺阴;补心气,祛瘀血;运脾土,祛顽痰;益肾气,补肾阳;疏肝气,畅情志"的方法以减少哮喘发作,缓解患儿不适。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即"痹证",由五体痹和五脏痹组成。结缔组织疾病(CTD),中医又称风湿病,属"五体痹"范畴。间质性肺疾病(ILD)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肺痹"、"肺痿"、"咳嗽"、"肺胀"等范畴。肺脏受邪,气血失调,痰瘀互结,壅滞肺络,即可发为肺痹。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肺痹属五脏痹,为五体痹受邪深入发展而来。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以及证候表现体现了"五体合五脏"的理论思想,五体痹不愈,复感外邪,疾病传变入里,导致五脏痹。五体痹可导致五脏痹,五脏痹之间亦可相互传变。CTD是引起ILD的常见病因,五体痹不愈,内舍其合,继而引发多种呼吸系统损害,逐渐形成肺痹。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步,CTD相关ILD发病率明显上升。文章试从痹证"五体合五脏"论述CTD-ILD的关系,以求增强对CTD以及ILD的认识,为临床上诊疗开拓思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可由COPD发展而来。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或HRCT可同时表现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指出:"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该文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与"久病入络"之间的病证特点,阐明了COPD合并肺纤维化发病具有病位渐深、病情顽固、病期冗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并认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是COPD合并肺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补益气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从"久病入络"角度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可以较好的阐述其发生演变过程,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肺毒"与"络病"角度探讨虫类药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中的作用,指出IPF基本病理为毒损肺络,是本虚标实之证,痰毒和瘀毒贯穿整个病程,而久病入络所致的脏腑虚损则是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临床常用蝉蜕、僵蚕、蜈蚣、全蝎等化痰散结,祛瘀生新,治疗肺毒所致IPF;以蛤蚧、冬虫夏草等活血祛瘀,补肺益肾,治疗久病伤络所致IPF。  相似文献   
5.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胎盘中细胞因子的笔表达以及与胎盘细胞凋亡的关系,阐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致异常妊娠的机理。方法 选择30例HBV感染孕妇死胎胎盘作为研究组,正常分娩后的胎盘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胎盘组织中TNF和IL-18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胎盘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在正常胎盘组织中有一定量的TNF和IL-18的表达,但在HBV感染孕妇死胎胎盘组织中TNF和IL-18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胎盘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滋养细胞,在正常对照组两种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研究组两种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胎盘细胞的凋亡指数与TNF、IL-18呈正相关,(A=6.38,B=0.82,r=0.54;A=9.66,B=0.52,r=0.61)。结论 HBV感染孕妇死胎胎盘中TNF和IL-18的表达增加,使胎盘细胞凋亡加速,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是导致胎儿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LC)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研究证实,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合并肺癌的发生率要高于普通人群,诊治困难,治法局限。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与"久病入络"之间的病症特点,认为肺气虚,肺络瘀阻,日久虚痰瘀毒互结是IPF-LC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益气荣络,祛痰化瘀,解毒通络为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炎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15日COVID-19确诊患者70例(失访4例,最终完成6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和观察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扶正化瘀片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胸部CT改善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疾病转归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发热、咳嗽、憋喘、乏力)、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胸部CT的改善率为100%(31/31),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疾病转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憋喘、乏力症状显著减轻(P<0.01),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憋喘症状显著减轻(P<0.01),乏力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SPO2及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WBC、NLR明显降低(P<0.05,P<0.01),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LYM、Hb、PLT、SPO2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扶正化瘀片可促进COVID-19患者急性期肺部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小鼠肺纤维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治疗肺纤维化的潜在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扶正化瘀方各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二者取交集后,利用STRING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肺阳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阳虚证大鼠肺功能的影响,为补肺阳方治疗COPD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采用烟熏加气管滴注脂多糖及二次造模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肺阳虚证模型。将补肺阳方高中低剂量(12.6 g/kg、6.3 g/kg、3.15 g/kg)给予不同组别COPD肺阳虚证大鼠,同时设立正常组及胸腺肽(阳性药物)对照组。利用肺功能仪器检测大鼠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气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气管黏膜上皮脱落严重,黏膜下腺体增生,气管壁各层均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肺泡隔变薄、断裂,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肺大泡;胸腺肽对照组支气管形态完整,炎性细胞渗出较少;补肺阳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上皮细胞脱落减轻,炎性渗出物减少。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模型对照组黏膜不完整,中间有凹陷,形成沟壑状,纤毛非常稀疏,可见明显脱落;补肺阳方不同剂量及胸腺肽对照组病变均较轻。肺功能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明显降低(P<0.01),第二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percentage of 0.2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0.2/FVC)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肺阳方各剂量组MVV出现明显上升(P<0.05,P<0.01),但FEV0.2/FV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阳方可显著改善COPD肺阳虚证大鼠的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