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0.2%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县宵抗厌氧菌及河米巴原虫怍用,中国药典一九九0年版规定0。2%甲硝唑葡萄糖注射的PH值在4.5-7.0之间。我院药剂室在开展此项制剂过程中,发现灭菌前半成品的PH值在8.4-8.7之间,在严格控制灭菌时间、温度压力等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药品储存与养护质量管理,是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药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乌拉地尔在大鼠小肠上、下部的吸收情况,为开发其缓释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回收率试验表明:乌拉地尔回收率为99.27%,精密度为0.8%。乌拉地尔在大鼠小肠上、下段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0.269、0.272,T1/2分别为2.57、2.58和吸收率分别为27.55%、28.51%(P〉0.05)。结论:乌拉地尔在大鼠小肠上、下段的吸收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适合制备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4.
5.
随着药物种类繁多 ,新品种迅速增加 ,处方用药也日见复杂 ,多药并用似已成为医疗实践中的发展倾向 ;然而联合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日趋多见。从本单位处方用药来看 ,住院病人合并用药处方占 95%以上 ,如从护嘱上看 ,合并用药所占的比例还高 ,笔者结合处方联合用药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而导致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以下问题 ,供临床用药参考。1 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影响疗效或增加毒性药物间产生物理变化包括溶剂改变引起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 ,溶解度较小的药物与盐类合用后产生盐析作用 ,或由于吸附作用使药物在机体内不能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6.
丛军兹  缪淑霞  时薛丽 《中国药房》2011,(41):3934-3936
目的:为促进药品包装的逐步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依据,对2008、2009年黑龙江省20家大型医院和药店经营的1000余种药品的中包装从材料、装量等及小包装从标签、数量、说明书等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部分中包装选用材料材质不方便调剂,有可能导致药品污染,装量各异易致发药差错,市场监督码与国家药品编码易混淆;部分小包装的标签粘贴不牢,药品数量过多易致药品过期或二次包装造成药品污染,需避光保存的特殊药品包装后无法检查药品完好程度,药品说明书所示的使用剂量与规格标识不一致,个体较小的药品过度包装致资源浪费。建议使用可进行生物降解和再生使用的材料进行包装,根据剂量、疗程和不同用药人群来确定药品装量数,小包装数量应设置合理,药品说明书内容应客观真实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振口服液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金振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将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用西药抗炎,对症及治疗并发症,治疗组加用金振口服液,根据治愈率,疗程等观察其作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金振口服液与西药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0.2%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具有抗厌氧菌及阿米巴原虫作用,中国药典一九九0年版规定0.2%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在4.5~7.0之间.我院制剂室在开展此项制剂过程中,发现灭菌前半成品的PH值在8.4~8.7之间,在严格控制灭菌时间、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经灭菌后取存放在灭菌柜中不同位置的0.2%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共13批进行PH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由下至上层PH值逐层降低,同层相比,柜中央比柜四角的PH值低.因此我们认为:0.2%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测定,应取柜上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拉地尔在大鼠小肠上、下部的吸收情况,为开发其缓释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乌拉地尔的含量。结果:乌拉地尔在大鼠小肠上、下段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0.269、0.271,t1/2分别为2.6、2.58h,吸收率分别为27.29%、28.26%(P>0.05)。结论:乌拉地尔在大鼠小肠上、下段的吸收率无显著性差异,适合制备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迁移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柴胡皂苷组(5、10、20μmol/L柴胡皂苷D);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24、48和72 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real 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norrin及livin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norrin、livin、p57和cyclin E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柴胡皂苷组SGC-790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90±7)个/视野]比较,低、中、高剂量柴胡皂苷组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114±9)、(87±6)、(38±4)个/视野]均减少(均P<0.05);与对照组(4.94±1.14)比较,低、中、高剂量柴胡皂苷组SGC-7901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46±1.18)、(11.76±2.85)、(34.34±7.74)]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柴胡皂苷组SGC-7901细胞中norrin、liv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少(均P<0.05),各剂量组SGC-7901细胞中cyclinE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57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均P<0.05)。结论柴胡皂苷D对胃癌细胞生长、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柴胡皂苷D减少norrin、livin表达,延长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