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摇瓶培养考察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集胞藻6803及其野生藻的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光照度对这两种藻生长的影响。野生藻的最适生长碳源浓度(0.05-0.5g/L)比转基因藻的最适生长碳源浓度(0.02-0.05g/L)高。氮源浓度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的影响趋势相同。在0.3-4.5g/L范围内,随着氮源浓度的增高,藻体生长的最大细胞浓度降低。转基因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度为1500lx,野  相似文献   
2.
采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蓝藻基因工程常用宿主系统集胞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的混合营养培养,并与光自养培养进行了比较.在两种培养方式下,集胞藻6803的饱和光强基本相同,都为5000lx.当入射光强为5000lx、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74g/L时,混合营养生长在葡萄糖消耗完(69.5h)时的藻细胞密度为1.36g/L、叶绿素浓度为20.08mg/L、能量得率为16.7%,分别为同期光自养生长的3.8倍、2.3倍和2.6倍.这表明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混合营养培养方式在促进集胞藻6803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及提高培养过程能量得率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药物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本文从海洋药用生物的鉴定及其分类进化、分子遗传标记育种、外源药物基因表达、病虫害防治、药用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海洋生物药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开发等六个方面对分子海洋药物学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转入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的鱼腥藻IB02(+)的抗肿瘤药效。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通过100L光生物反应器培养4组转入hTNFα基因鱼腥藻IB02(+),分别命名为批次1、2、3、4,经过反复冻融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转入hTNFα基因鱼腥藻IB02(+)粗提物干粉样品。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转入hTNFα基因鱼腥藻IB02(+)粗提物干粉样品的细胞毒活性,并通过测定不同批次间的细胞毒活性差异检测其稳定性。采用转入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鱼腥藻IB02(+)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抑制来测定体内抗肿瘤药效。结果转入hTNFα基因鱼腥藻IB02(+)的细胞毒活性约为8000U/mg。4种不同批次的转入hTNFα基因蓝藻IB02(+)细胞毒活性相当,hTNFα蛋白性质比较稳定。小鼠1次口服最大耐受量为16.0g/kg,在观察期内所有受试小鼠无一死亡,生长发育正常,主要脏器未见异常,未显示明显毒性。药效学研究表明,口服6g/kg转入hTNFα基因蓝藻IB02(+)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抑制率平均值(37.7±3.4)%,最高值为41.5%(P〈0.001)。结论转入hTNFα基因鱼腥藻IB02(+)抗肿瘤作用明显,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且药效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冻融法控制制药用转基因蓝藻在环境中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用转基因生物制备重组药物中的1个关键问题就是防止其环境释放。为控制制备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用的转vp28基因鱼腥藻7120蓝藻细胞在应用中的生长和繁殖能力,本研究探讨用冻融法在不破坏重组VP28蛋白活性的同时杀灭藻细胞。方法 通过把蓝藻细胞在2种低温环境(-20、-80 ℃)和室温中处理,选取最适温度以多次冻融法破坏藻细胞。用液体和固体培养观察其后续生长,用光学和扫描电镜检测细胞的损伤。结果 -20和-80 ℃与室温处理连用,都可使处理的藻细胞失去生长能力。为操作简便,选用冷冻温度为-20 ℃、反复冻融3次(24 h/次),使蓝藻细胞100%失去繁殖能力,藻细胞在冻融处理后丝状体断裂,细胞遭破坏,固体培养发现无藻细胞生长,蛋白印迹法检测VP28蛋白无丢失。结论 冻融法可控制转基因鱼腥藻在环境中的释放。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无次生污染,既保障该药物在应用中的安全性,也可为其他转基因蓝藻在环境中的安全释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