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甲乙归藏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甲乙归藏汤加味(仙茅15 g、淫羊藿15 g、珍珠母30 g、龙骨30 g、生地黄12 g、当归10 g、柴胡10 g、薄荷8 g、炒白芍15 g、丹参30 g、合欢花30 g、夜交藤30 g、柏子仁15 g、沉香6 g、大枣15 g)治疗,对照组予思诺思片10 mg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改善,且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乙归藏汤加味能改善围绝经期患者失眠,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人教授从脾胃论治五脏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系统跟师学习,研读古籍和整理医案的方式,从常见肝病、复杂肺病、免疫血液病、神志病、肾病等多个系统疾病入手,系统论述调脾胃治五脏的学术思想及具体运用。结果:叶人教授遵循"人以脾胃为本""中焦脾胃调节人体气血生成、水液代谢""脾藏营舍意主思""脾胃升降影响六腑的通降"等诸多理论,提出从脾胃论治五脏病,并广泛运用到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叶人教授调脾胃治五脏为内科难治性疾病治疗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18例)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10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饮茶方,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人体基本参数、血糖、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积分等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压、血糖较干预前均有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有下降,干预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提高降糖及降压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中晚期胃癌经西医综合治疗,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感染、出血、肝肾损伤等副反应。中药汤剂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1]。蔡慎初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疗胃癌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多年,获益良多,现将蔡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加减干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化疗,治疗组于化疗前1周开始给予六君子汤加减。两组连续3周为1周期,共治疗4周期。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瘤灶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生活质量疗效以及化疗血液学毒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瘤灶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为36.67%,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肺脾气虚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所致的严重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但对瘤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糖尿病教育现状,内容涉及糖尿病教育组织、教育目标、教育课程、教育模式、教育形式及方法等方面,指出当前糖尿病教育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芍汤治疗外科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0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支持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柴芍汤,治疗周期均为14 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1)治疗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中药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中药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术后肠粘连,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排气时间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对小鼠的镇静作用。方法 分别将清、法、姜半夏配置成低、中、高剂量组,浓度0.45、0.9、1.80g/ml。生半夏配置低、中、高剂量组,浓度0.2、0.4、0.8g/ml。以地西泮为阳性对照组(0.1mg/ml),以注射用水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容积0.2ml/10g。用自发活动仪,分别测定第3、7、14天小鼠昼、夜12和24h自主活动总次数及第7天完成给药3h小鼠5min内自主活动次数。每组小鼠8只。结果 给药结束后3h,地西泮组5min内自主活动次数均少于各半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清半夏、生半夏、姜半夏高剂量组与各组相应的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法半夏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给药后,生半夏高剂量组白昼及夜间自主活动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姜半夏高剂量组在第3天白昼及第7天白昼、夜间自主活动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高、中剂量生半夏组及高剂量姜半夏组对小鼠24h的镇静作用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周后,高剂量生半夏组白昼自主活动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半夏炮制品镇静作用与剂量相关,生半夏镇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