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21例,并设条件大致相等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药物对患者胶原代谢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MAO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血清Ⅲ型前胶原N肽含量及尿HYP排泄量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ro(Ⅲ)-N-P:治组19.18±7.02→13.83±5.90,P<0.001对组,16.52±4.67→14.41±3.60ng/ml,P<0.01,尿HYP:治组39.04±12.40→23.97±9.50 P<0.001对组:36.15±13.59→28.29±9.07mg/24小时,P<0.01),但治疗组此二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肝炎后肝硬化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血清锌、铜、铁含量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全组78例,其中男65例,女13例;年龄20~70岁。肝炎后肝硬化35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43例。血清锌、铜、铁采用AAS法测定。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典型的以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肝病。研究其胶原代谢的变化,对临床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通过观测经病原学治疗后的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有关胶原代谢诸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以期对进一步开展治疗学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4.
<正>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涉及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病原治疗后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采用~3H-TdR淋转试验及小鼠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_3、OKT_4、OKT_8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以期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病原治疗后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工冬虫夏草菌丝制剂治疗肝炎后肝硬化2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年起,我们应用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制剂治疗肝炎后肝硬化22例,发现对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有一定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小结如下。对象和方法本文22例均经临床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包括1例合并血吸虫病),男17例,女5例;年龄37—68岁,平均51.6岁;2例为代偿期,20例为失代偿期。22例中伴有腹水症者18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胸水;食道静脉  相似文献   
6.
桃仁的蛋白质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桃仁提得总蛋白组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主要由6条蛋白区带组成。用凝胶过滤柱层析法,从桃仁总蛋白分得二个均一蛋白成分,组分F和组分G,等电点分别为4.7~5.1和4.1~4.7,分子量分別为257,000和19,000(SDS-PAGE法)。组分F含有18种氨基酸,组分G含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为41.69%。这二种蛋白成分,ⅳ给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8周,其肝内胶原含量增加至正常值的2倍,11周时为正常值的3倍;杀虫治疗后14周仍为正常值的2.5倍左右。血清MAO活性在第4周已显著增高,杀虫治疗后便回复到正常范围。肝组织胶原活性在第8周时,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11周时显著下降,18周(杀虫治疗后1周)对进一步低下,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肝组织胶原酶活性与肝内胶原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7,P<0.01).表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内胶原代谢的异常,似与血吸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提示对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除给予病原治疗外,尚须设法提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促进已沉积于肝内胶原的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