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联合针刺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中医特色护理。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治疗组为95.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83%,治疗组为4.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可提高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蛋白诱导联合完全弗氏佐剂建立RA家兔模型,将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另取6只家兔作为正常组。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犊鼻”,30 min/次,益生菌组予益生菌胶囊溶液(14.5 mg/kg)灌胃,均1次/d,连续2周。测量家兔膝关节周径、痛阈,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和滑膜组织病理形态,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膝关节周径显著增加、痛阈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损伤严重,杯状细胞缺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关节囊滑膜表面粗糙,滑膜细胞增生、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肠道菌群物种数目及均匀度减少,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减少(P<0.05,P<0.01),脱硫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P<0.01),弯曲杆菌属、劳森氏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增加(P<0.01),赫山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3.
氧化应激的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RA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会使RA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出现ROS生成増加及清除能力下降的现象。ROS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关节滑膜炎症与骨质基本结构破坏,导致关节炎临床症状的产生。SIRT3为依赖于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新兴去乙酰化蛋白,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它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ROS的产生,抑制ROS的病理性蓄积,与氧化应激关系密切。SIRT3主要涉及到相关的线粒体代谢调节、相关能量代谢酶调节、抗ROS调节等。文章对SIRT3与RA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RA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脑血管病已成为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机制,积极开展有效的早期预防,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该文对P2X嘌呤能受体7(P2X7R)在缺血性中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是一种损伤级联反应,即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释放,梗死区周围去极化,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炎性反应~([1]),其中炎性级联反应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进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脑缺血可诱导多种促炎介质的表达,如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和黏附分子(ICAM)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的扩散和持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热补针法与西药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运用随机化原则将符合研究要求的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选取中脘、胃俞、双侧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行热补针法针刺,1次/d,连续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次100mg,2次/d;同时配伍克拉霉素口服,每次500mg,2次/d。两组均接受4周治疗,观测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和反酸评分,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尿素呼气试验,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优于对照组的81.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安全性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溃疡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尽管短期效果不如西药明显,但远期疗效较好,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缺血性卒中(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以偏瘫、语言障碍及神经损伤等为特征[1]。是继癌症之后的全球第2大致死疾病,存活者有接近75%的致残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3]。该病可诱发多种继发性脑组织损伤[4],脑水肿是卒中后脑损伤最重要的原因之一[5,6],其逐步演变过程与疾病预后联系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2组均给予柳氮磺胺嘧啶片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补针法。2组均以连续针刺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6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为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在改善AS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MCAO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IL-6、IL-10的表达,探讨头穴透刺调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以及头针组(10只/组)。选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药物组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0mg.kg-1/d,1次/d,共7d;头针组取双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1次/d,共7d。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心脏灌注取脑,分离海马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IL-6、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IL-6、IL-10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IL-6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IL-10表达明显增高(P0.05);头针组与PDTC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IL-6、IL-10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上调急性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L-6的表达,这可能是头穴透刺控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郑氏特技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66例轻度青少年近视(屈光度–3.00D)患者随机分观察组(郑氏特技针法组)与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每组83例(166只患眼)。两组均穴取太阳、风池、攒竹、合谷、光明,观察组太阳穴操作"二龙戏珠"针法,风池穴操作"过眼热"针法,攒竹穴操作"喜鹊登梅"针法,合谷、光明穴行平补平泻针法;对照组取穴均行平补平泻针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不能改变眼轴长度(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130/166),优于对照组的57.8%(96/166,P0.05)。结论:郑氏特技针法能有效提高近视眼视力、纠正屈光不正、延缓近视发展,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