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在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需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使用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鼻中隔剥离器及普通吸引管,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单人完成率及术中吸引管堵塞率。随访半年, 分析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吸引管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单人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单侧黏膜破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双侧黏膜对穿破损。术后随访半年,两组鼻内镜检查矫正满意率均为100%,均无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及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进行三线减张及楔形切除嵴/棘突矫正鼻中隔偏曲,操作方便、快捷,视野清晰,大部分手术可单人完成,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向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乾  罗文侗 《医药导报》2006,25(3):207-209
结核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并发其他病原肺部感染。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常同时存在肺结核和其他病原肺部感染;在肺结核致支气管肺组织结构破坏时,则易引起其他病原,尤其是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少数病例既往无肺结核病史,也无明显基础疾病,可同时诊断出肺结核和其他病原肺部感染。对于此类病例的诊断应包括两方面,即结核和其他病原。在肺结核未明确时既要检查抗酸杆菌,也要检查其他病原;如已明确有肺结核,则要了解其治疗史,目前的结核病情及排菌情况,同时注意检查其他病原。治疗方面,如肺结核以前从未治疗过,或目前病情仍有活动,则应给予抗结核治疗。其他病原的治疗,首先应检查明确继发或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同时应根据病情给予经验治疗,有病原结果后,行针对性治疗,可分别给予抗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本特征为眼底颞侧视网膜血管迷行并呈扇形突然中止;但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本病眼部表现十分复杂,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表现为广泛视网膜、玻璃体损害,甚至形成小眼球、眼球萎缩等。本病的眼部改变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治疗主要针对防治其并发症而进行光凝或冷凝;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则需要行巩膜缩短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①以Lewis 3LL肺癌细胞特异性抗原肽mut1冲击致敏IL 18基因修饰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IL 18 mut1) ,每次用其 1× 10 5 只皮下免疫小鼠 2次 ,然后测定脾细胞的NK活性及CTL杀伤活性 ;②以DC IL 18 mut1每次 2× 10 5 只皮下免疫 1次 ,然后再以 5× 10 53LL细胞攻击 ,在诱导及效应阶段分别以单抗阻断不同免疫成份 ,观察肿瘤的生长。结果 :以DC IL 18 mut1皮下免疫后可诱导出比DC mut1等免疫组更高水平的 3LL肺癌细胞特异性CTL ,并使NK活性明显增加 ;单抗体内阻断实验提示在DC IL 18 mut1免疫诱导阶段 ,CD4 + T细胞和抗原共刺激分子、IFN γ均起到重要作用 ,而效应阶段CD8+ T、IFN γ、NK起作用 ,而CD4 + T则是非必需的。结论 :DC IL 18 mut1皮下免疫后可诱导高水平的抗肿瘤免疫活性 ,其机理与抗原有效提呈、特异性CTL诱导、NK活性增加以及CD4 + 、CD8+ T、NK细胞、IFN γ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metastatic lung carcinoma by intratracheal injection of IL-18 gen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Methods: (1)The mouse IL-18 mRNA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1L-18 and associated cytokines in lung lavages and blood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tratracheal injection of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2)The lung metastasis nodes, mouse survival periods and survival rates were evaluated. NK activity and CTL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by 51Cr 4 h release method. Results: (1)IL-18 mRNA was detectable in lung tissue 6 h after intratracheal use of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8 in lung lav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pheral blood. Neither IL-18 mRNA nor IL-18 was detectable in control group. (2) Intmtmcheal use of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resulted in increased CTL and NK activity, longer survival time and higher survival rat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experimental lung metastasis. Conclusion: Intratracheal use of adenovirus vector containing IL-18 gene has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lung metastasis, denoting that gene therapy of lung diseases could be applied through airway directly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相似文献   
7.
533例胸腔积液闭式胸膜活检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闭式胸膜活检临床应用已近40年,不仅可获得组织学诊断,如能对所取组织进行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然而,以前报告[13]此方法对胸膜恶性肿瘤和结核的阳性率差别很大,而且非特异性改变高达68%[4],如何确定这种非特异性改变的临床价值,以及胸膜活检作为临床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我们分析了我院1985年1月~1998年6月住院的533例胸腔积液闭式胸膜活检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33例中男性363例,女性170例;年龄10~85岁,平均49±8岁。全部病…  相似文献   
8.
In 1972, HaelnOPhilus influenzae (HI) was firstlydiscovend being resistant against alnpicillin by producing5-lac~e, since then, studies on the rests~ mechamsms 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5-lactalnaSe Pwhctionhave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x abroadll]. In 1978,Bryan et .l[2] first reported sabins of HI Producing 0-lactamaSe, which was mediated by plaaed, from then on,many stUdies foeused on 3-lactamase encoded by PlaSnddin HI and its relation with ampicillin resisboce. In ourco~, few st…  相似文献   
9.
经支气管肺活检(TBB)的诊断效果部分取决于活检标本大小,但是反映活检标本大小的客观参数尚未充分确定。为探讨7个参数与3种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意义,对116例进行诊断性TBB的患者作了临床资料和肺组织病理切片研究。这7个参数包括临床检查:年龄、性别、胸部X线浸润;病理形态学所见:所取组织块总数、肺泡总数(每个活检标本)、总组织面积(肺泡性加非肺泡性的)以及肺总面积(仅肺泡组织)。3种病理诊断为:感染、肿瘤及非特异性纤维化和慢性炎症诊断。胸部X线浸润分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瘤结节归于局限性浸润。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Eaton等从1例冷凝集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痰中分离到一种滤过因子,当时暂归为病毒类,以后被称为伊顿因子。1957年,Liu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见到鸡胚支气管上皮内的伊顿因子。又经4年,Marmion等发现该微生物可被金盐抑制而知是胸膜肺炎样微生物(PPLO)。1962年,Chanock等把伊顿因子在人工培养基上接种成功,并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点以及对血清的要求,认为它与1898年Nocard等首先发现的牛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类似,鉴定为支原体(Mycoplas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