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不同促渗剂对秦皮甲素乳膏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秦皮甲素乳膏,并通过动物离体透皮吸收实验,选择秦皮甲素乳膏中最佳透皮吸收促渗剂。方法:采用透皮扩散装置,以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优选出最佳的透皮吸收促渗剂。结果:最优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为5%冰片,最佳处方的动力学方程为:y=0.668x+1.8256,r=0.9991。结论:5%的冰片作为秦皮甲素乳膏的透皮吸收促渗剂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促渗剂对光甘草定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为该化合物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光甘草定含量,流动相乙腈-水-冰乙酸(55∶44∶1),检测波长282nm。选取小鼠背部皮肤,通过Franz垂直扩散池考察光甘草定的透皮性能,考察氮酮、冰片、丙二醇对光甘草定乳剂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光甘草定的透皮吸收率较低,促渗剂能有效使其透过皮肤。不同促渗剂对光甘草定促透作用顺序为5%氮酮组>5%丙二醇组>5%冰片组>单体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4.938,3.041,2.950,2.583μg·cm-2·h-1,滞后时间依次为0.056,0.180,0.059,0.167h。结论:不同促渗剂均能促进光甘草定的经皮渗透效果,以氮酮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究泊沙康唑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进行数据挖掘,分别应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泊沙康唑的不良事件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泊沙康唑ADE多见于各类检查、肝胆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系统。发现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等ADE在该药品说明书中未见阐述。分别筛选出血药浓度变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胰腺炎、肝脏及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该药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进行相应不良事件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小檗碱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特别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鼻腔给药为一种向脑输送药物的新途径,药物滴人鼻腔后能传人脑脊液达到治疗神经的目的,设计一种盐酸小檗碱鼻用凝胶剂,并对其进行体外扩散评价。[方法]以卡伯姆-980为凝胶基质,以丙三醇为潜溶剂,用三乙醇胺调节pH和黏度,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溶出,并溶出数据进行Weibull概率拟合。[结果]盐酸小檗碱鼻用凝胶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80浓度0.2%,载药量1%,pH在6.0~7.0范围内,平均黏度约为1 000~1 200 mPa·s,体外溶出结果经Weibull概率模型拟合,其Td值为104.8 min。[结论]以生物黏附性材料卡波姆-980为基质制备盐酸小檗碱鼻用凝胶,处方简单,质量稳定,药物释放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胸部肿瘤中心收治的59例肺鳞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29例)和紫杉醇脂质体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前静脉滴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 mg/m2,随后予静脉滴注铂类药物。紫杉醇脂质体组患者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60mg/m2,随后静脉滴注铂类药物。两组铂类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卡铂注射液、注射用奈达铂,铂类药物均为每治疗周期第1天给药。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一个化疗疗程。两组患者至少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和紫杉醇脂质体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7.59%、23.3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89.66%、90.00%,两组ORR、...  相似文献   
6.
<正>肺癌是诱发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全世界180多万人死亡,根据组织病理学分型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根据病理学分型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等[1]。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发现开启了驱动基因指导下的肺癌靶向治疗时代[2]。针对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内源性配体竞争性结合EGFR,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进而阻断EGFR信号通路,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肺癌患者可能会合并其他疾病,有些影响肝药酶的药物如果与TKI同时服用,可能会改变TKI的体内暴露,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