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诊断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集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斜颈、颈部疼痛、颈部选择活动受限的患儿,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均同时进行寰枢关节张口位+侧位常规X线平片及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扫描,评价两种成像方法所获得的寰枢关节图像质量及对患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情况。结果:共收集34例疑似病例,经DTS扫描发现16例患儿寰枢关节半脱位,而常规X线检查仅检出8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漏诊8例,误诊5例。DTS图像和常规X线检查的图像优质率分别为76.47%和32.35%,P=0.000。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能明显改善常规X线寰枢关节影像的图像质量,尤其在患儿配合不当及骨关节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激性溃疡所招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在诊断与治疗上均有一定难点,本文收集24例,就其诊断和治疗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资料介绍 24例应激性溃疡,男18例,女6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83岁,平均35岁。出血部位:胃体部7例、胃窦部6例、全胃3例、12指肠4例(1例合并胆囊穿孔)、空肠1例。 21例采取手术疗法,其中胃切除13例,死亡2例,保守疗法3例,死亡2例。在脑外伤后病例中有1例两周后呕血,行胃切除治愈。1例脑外伤7天的患儿,在床上玩时突然上消化道呕血窒息死亡。1例83岁脑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3~1988年间手术治疗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200例,本文根据B超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研究,从外科临床角度评价B超在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腹部钝挫伤致十二指肠破裂28例。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缺乏特异症状,术前不易确诊。本组剖腹探查的漏诊率为21.7%。28例中,21例治愈;7例死亡。本文讨论了早期诊断与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于剖腹探查时漏诊的原因以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A型题] 问1.下列不属于急腹症的是: A.急性单纯性阑尾炎B.急性胃炎C.急性胰腺炎D.溃疡病急性穿孔E.急性重症胆管炎问2.原发性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多发生于: A.老年人B.孕妇C.十岁以下体弱儿童D.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E.患慢性咳嗽的病人问3.引起急腹症阵发性腹痛的疾病是: A.肝脾破裂B.溃疡病急性穿孔C.急性化脓性阑尾炎D.肠套叠E.急性胆囊炎问4.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35T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4月就诊的38例肩关节疼痛患者,分别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及横轴位行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WI)及脂肪抑制像(turbo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扫描。将38例患者的冈上肌及冈下肌肌腱合并为A组、肩胛下肌及小圆肌肌腱合并为B组进行研究,分别比较A、B组采用各方位的扫描表现;再将A组患者分为斜冠状位T1WI+T2WI组与斜冠状位PWI+TIRM组,将B组患者分为横轴位T1WI+T2WI组与横轴位PWI+TIRM组,分别比较各序列组的扫描表现。结果 A组患者在3个方位扫描像以及斜冠状位T1WI+T2WI组与PWI+TIRM组之间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斜冠状位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6.8%,为最佳扫描方位,而PWI+TIRM组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0.9%,准确度为89.5%,为优选扫描序列;B组患者在3个方位扫描像以及横轴位T1WI+T2WI组与PWI+TIRM组之间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横轴位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4%,准确度为86.8%,为最佳扫描方位,而PWI+TIRM组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4.7%,为优选扫描序列。结论低场MRI诊断冈上肌、冈下肌肌腱撕裂以斜冠状位PWI及TIRM扫描序列为首选,诊断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撕裂则以横轴位PWI及TIRM扫描序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患者均进行低场强MRI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总结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在低场强MRI中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的内侧半月板后根部结构均能在低场强MRI中有效显示,其中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的显示最具价值,表现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向内侧平台中央延伸的低信号突然中断,并由条片状高信号取代;矢状位序列多表现为半月板后根部形态失常、信号增高或缺失;横轴位序列则显示半月板后根部信号增高,可见线形或片状放射状裂隙影像。结论:低场强MRI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型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是膝关节最为理想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12经CT检查确诊为L4椎体假性滑脱的30例作为滑脱组,纳入同期经CT检查无腰椎滑脱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椎体小关节角与椎弓根角。结果滑脱组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脱组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滑脱组左侧与右侧椎弓根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与腰椎矢状面不平衡无明显相关性,但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与关节面前倾是腰椎矢状面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椎体小关节的三维结构失衡是导致椎体矢状面不平衡的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