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增殖症在祖国医学中叫做“乳癖”是中年妇女常见多发病,我国于1978年将它列为乳癌前病变。我院门诊开展耳针疗法,用王不留行压按耳穴治疗15例病人,取得较好疗效,观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15例中,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48岁,发病年龄多在30—45岁之间。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2年,15例两侧乳房均有肿块,月经来潮时乳房胀痛加剧,15例中痛经者6例,  相似文献   
2.
陈洁  覃必武  张和媛 《武警医学》2005,16(2):130-131
我科自 2 0 0 2年 3月~ 2 0 0 4年 8月 ,对 98例泌尿系绞痛的患者采用 6 5 4 - 2注射液进行肾俞及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98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71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18岁 ;病程最短 1h ,最长 2d ;结石部位 :肾结石 4 2例 ,输尿管结石 39例 ,膀胱结石 17例。症状为突发性腰部剧烈绞痛 ,牵引小腹 ,并向前阴、会阴、大腿内侧放射 ;或排便时尿液突然中断 ,尿道剧烈刺痛、涩痛 ,有血尿 ,伴肾区叩击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痛剧而久者可见面色苍白 ,恶心呕吐 ,冷汗淋漓…  相似文献   
3.
针刺调补冲任法对女性内分泌轴功能的影响-附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印证女性生殖生理调控过程中,中、西医妇科学两个机能轴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25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患者,以肝俞、肾俞为主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激素的改变。结果:临床症状普遍改善,基础体温连续测定(BBT)双相率提高(P<0.01),阴道上皮细胞成熟指数计数(MI计数)居号右移交替出现率增高(P<0.01),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二醇(E2)、孕酮(P)的值均有改变(P<0.01)。结论:针刺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能够产生良好疗效,中、西医妇科学两个机能轴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从博采众家,精选类编;重灸轻针,阐发甚多;以经统穴,详述主治;注重气机,升降出入等4个方面探讨王焘的针灸学术思想。对于研究王氏的针灸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十四经经穴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输穴,称为特定穴。脏腑背俞穴即其中之一。输穴是经气输注交会于皮肉筋骨之间的部位,而脏腑背俞穴则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的一些特殊俞穴,其位置又接近相应的脏腑,故在临床上是治疗脏腑及其有关组织器官疾病的有效俞穴。《内经》对该穴论述较为完整,现从以下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百症赋》,是针灸歌赋中较为著名的一首,首载于明。高武的《针灸聚英》中,此书曰:“百症,不知谁氏所作,辞颇不及于《指微》《标幽》,曰百症者,宜其曲尽百般病症针刺也”。本赋主要介绍了针灸治病取穴的经验,一直被针灸医生所重视,视为临症指南。其临症取穴精而不杂,效若桴鼓。赋中列举了96症的主治穴位。其中头面五官28症;咽喉颈项6症肩背腰腿6症;妇科6症;儿科1症;诸风  相似文献   
7.
24例血淤证刺络前后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淤是一个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病理过程,而活血化淤与微循环障碍的改善有联系。刺络是用一定的针具剌破表浅络脉(表浅静脉),放出血液,以调整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素问·调经论》云:“刺留血奈何?视其血络,刺出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可见这种刺络放血法可治疗“恶血”、“留血”,起到畅通血流、消散淤滞的活血化淤作用。目前临床上用刺络法治疗诸如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等血  相似文献   
8.
在门诊施行人工流产术或诊断性刮宫的过程中,针对子宫口紧张,不能施行手术的情况,我们采用了耳针扩宫颈的办法。共施行56例,除1例因宫颈畸形并有严重粘连而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氏,在治疗内伤杂病的过程中,认识到中焦脾胃在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实践,创立了脾胃内伤学说,为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说“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不能充,而诸病所由生也”;“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明确认识到“脾胃不足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  相似文献   
10.
皮肤病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分科,治疗上根据病情辨证论治采用药物或针刺治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耳针疗法根据脏腑理论按“肺合皮毛”由肺经着手,取得满意的疗效。用耳针治疗皮肤病疗效好、收效快、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经济实惠,病人没有痛苦,符合“简、便、廉、验”的原则,便于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中推广,特介绍出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