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一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文献报道甚少,国内仅见1例报告。最近我们见到l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3岁。1983午7月起出现复视,语言不清,走路不稳。1984年5月就诊时发现双眼上,下视不能,症状逐渐加重,经常摔倒,饮水有时发呛,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必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机车乘务人员色觉标准。为此,我们于1981年6~7月间对沈阳铁路局苏家屯机务段1125名机车乘务人员进行了色觉普查。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诱发电位(EP)的研究有了飞速的进展。做为多发性硬化(MS)的有力辅助诊断方法,自1971年Richey首次报告以来特别引起注目,尤其在CT与其它检查不易查明的潜在性(隐匿性)病灶的检出方面,有了不少的研究与报告。我国既往认为MS发病率很低,近年看并非罕见。EP做为非创伤性、简便易行的客观检查方法在我国已开始应用,值  相似文献   
4.
脑血栓,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我疗区自1981年~1983年共收治脑血栓病人84例,其中,以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68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8例皆为住院病人,入院后均做了脑脊液检查和其它化验检查而确诊。其中,男47例,占69.1%;女21例,占30.9%。工人39例,占57.4%;干部17例,占25%;其它12例,占17.6%。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41岁。疗程最长87天,最短者9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6天。  相似文献   
5.
Lyme病是由硬蜱传染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也可侵及眼部而引起失明。1991年对我科部分住院病人进行了Lyme螺旋体抗体的血清检测,对其中8例Lyme病眼病患者的临床所见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川芎辛散温通,为血中气药。具有辛散之性,性善疏通,能直达脑海。《日华诸家本草》中提到:“川芎调众脉,破(疒征)瘕宿血……消瘀血。”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了川芎扩张脑血管的功能。笔者体会川芎用于治疗顽固性外伤头痛,用量只有达到25~50克后,才能功专力猛,疗效卓著。若肝肾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94例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脑电图,结果异常率为65%,异常表现以痫样放电为主80%,少数为背景活动异常(20%)。年龄越大,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重,提示早期治疗可防止或减轻脑损害。有抽搐和智力障碍表现或血苯丙氨酸浓度增高者,脑电图异常程度明显。经治疗后血苯丙氨酸浓度下降,脑电图亦明显改善。提示脑电图可以作为评价本病苯丙氨酸对脑的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小儿烟雾病的脑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肝衰竭时的氨基酸代谢异常及其与肝昏迷的发生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1941年Paten等提倡对非代偿性肝硬变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疗法,其最大问题是可诱发肝昏迷。1971年Condon用牛奶鱼肉等非兽肉蛋白使门静脉腔静脉吻合术后脑病减轻这一事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牛奶饮食可防止脑病并显著延长生存期,且可减少蛋白不耐受症。这是由于饮食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不同所致。即牛奶饮食中含有多量的甲型氨基异戊酸、异白氨酸以及白氨酸等的分枝链氨基酸(BCAA),而苏氨酸、苯氨基酸等的芳香族氨  相似文献   
10.
自制高压氧吸氧接头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制高压氧吸氧接头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赵丽君,张书香,曲军高压舱内用压缩空气加至预定压力,舱内病人通过时吸面罩吸入高压氧。[1]面罩吸氧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危重、昏迷病人行气管切开后,不能采用面罩法吸入。我院为脑系科医院,危重、昏迷病人多,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