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慢性脑缺血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根据脑缺血时长,分为慢性脑缺血2周组(2W组)、1月龄组(1M组)和2月龄组(2M组),每组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构建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含水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AQP4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AQP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AQP4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组脑含水量(77.778±0.042,77.813±0.142,77.805±0.027)与对照组(77.786±0.02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F=0.136,P=0.936),且慢性脑缺血各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脑缺血组脑组织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核固缩、消失,尼氏体数量减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慢性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较对照组AQP4表达增强(前额叶:F=1 089.311,P=0.000,N组:90.000±1.000,2W组:166.722±3.660,1M组:200.347±0.284,2M组:229.333±5.033;顶叶:F=784.332,P=0.000,N组:171.512±1.340,2W组:215.107±1.817,1M组:223.014±2.080,2M组:232.654±1.319),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且部分AQP4与IBA1共标(前额叶:F=182.218,P=0.000,N组:0.718±0.012,2W组:0.822±0.000,1M组:0.907±0.016,2M组:0.970±0.020;顶叶:F=785.416,P=0.000,N组:0.861±0.009,2W组:0.912±0.005,1M组:0.966±0.003,2M组:0.751±0.003);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慢性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AQP4的表达水平上调,并且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表达进一步增强(前额叶:F=587.102,P=0.000,N组:0.589±0.026,2W组:0.938±0.028,1M组:1.185±0.011,2M组:1.515±0.060;顶叶:F=86.881,P=0.000,N组:0.663±0.073,2W组:0.865±0.044,1M组:1.228±0.082,2M组:1.282±0.047)。结论:慢性脑缺血后,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凋亡、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和AQP4表达上调,上调的AQP4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后的相关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中铜、铁、锌、钙、镁、锰水平变化,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指导.方法 按孕周将670名孕妇分为早孕(≤12+6周)、中孕(13~27+6周)、晚孕(≥28周)3个实验组,110名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孕妇血清中铜、铁、锌、钙、镁、锰的含量.结果 在早、中、晚各孕期中,孕妇血清中镁(t=1.026~1.074,均 P>0.05)、锰(t=0.391~0.711,均 P>0.05)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孕妇血清铜含量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49~23.749,均 P<0.05),且随着孕期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锌(t=5.071~10.175,均 P<0.05)、钙(t=11.083~14.740,均 P<0.05)、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44~12.830,均 P<0.05),随着妊娠时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在妊娠过程中,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发生明显的改变,提示孕妇应定期检测血清钙、镁、磷、锰、铁、锌、铜水平.并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锌、钙和铁,以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出生20分钟。第1胎第1产,于2004年8月27日在我院经阴道分娩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1900g。出生时羊水Ⅲ度浑浊,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各为8分(皮肤颜色、肌张力各扣1分)。因生后2分钟患儿即出现口唇及四肢末梢青紫,躯干部出现出血点、瘀点、瘀斑迅速增多及腹围逐渐增大入NICU。母亲年龄24岁,血型为Rh(+)、0型,既往无出血史;孕早期曾出现会阴部瘙痒和“肿物”,未作产前检查和治疗,后自行消失; 史。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康丽丽  肖昕  余明  熊爱华 《中国医刊》2005,40(10):31-32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一个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1].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与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8月南开医院收治的76例ANVUGI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的38例设为对照组,内镜下钛夹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及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二次出血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钛夹可有效增强ANVUGIB患者止血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二次出血率,安全性高,且效果优于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与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的相关性,证实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方法 日龄2~7 d新生儿129例分为4组轻度黄疸组43例,中度黄疸组38例,重度黄疸组18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其血浆8-iso-PGF2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其PBMC凋亡率.结果 1.健康对照组与轻度黄疸组PBMC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108);随黄疸程度加重,患儿PBMC凋亡率升高;2.健康对照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14.74±6.71) ng/L)]与轻度黄疸组[(15.79±5.76) ng/L]比较无明显差异(P=0.502);中、重度黄疸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升高(Pa=0);3.PBMC凋亡率与血浆8-iso-PGF2α水平存在正相关(r=0.602 P=0).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脂质过氧化损伤,PBMC凋亡增加.血浆8-iso-PGF2α水平是反映脂质过氧化损伤新生儿的一项可靠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世界性的难治疾病,与遗传、地域、环境、饮食习惯及肠道菌群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魏清琳主任在临床上不断实践,验证了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以针刺为主,配合艾灸、手法推拿辅以中药汤剂口服,形成了自己治疗本病的独特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通降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排空的影响,从胃动力角度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瘀血阻络型RE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西药治疗组):予雷贝拉唑+伊托必利;B组(中药治疗组):活血通降方;C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活血通降方。三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学积分(RDQ问卷)、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分级(LA)及胃排空(固体半排空)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改善:C组优于A组和B组(P 0.05),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0.05)。胃镜下LA分级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A组和C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P 0.05),其他两两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胃排空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改善程度C组优于A、B组(P 0.05),而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活血通降方可改善瘀血阻络型RE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表现,调节胃排空及胃动力可能是其治疗RE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特点、不同胃息肉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胃镜下确诊为胃息肉的1 07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胃息肉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分析其Hp感染率,胃息肉的大小、位置、单发(多发)、病理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1 078例胃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7;胃息肉的最高发病年龄在60~79岁;Hp感染率为42.2%;长期口服PPI者(>4周)以增生性息肉多见;多发息肉的直径以0.2~0.5 cm多见,单发息肉以>0.5~1.0 cm多见。胃息肉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41.3%)、胃窦(34.1%)、胃底(20.9%)、胃角(2.0%)、幽门管(1.7%);炎性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最少见。息肉不同直径、位置、单发(多发)、病理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不同,合并Hp感染的息肉好发于胃窦部(P<0.05),以0.2~0.5 cm的多发性息肉最多见;Hp感染的胃息肉中,主要为炎性息肉(23.2%)和增生性息肉(18.8%),然而Hp阴性胃息肉中构成比最高为胃底腺息肉(24.0%)。胃底息肉以脾胃湿热证(48.0%)为主,腺瘤样息肉以胃络瘀阻证(81.2%)为主;不同直径的胃息肉,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Hp感染的胃息肉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主(73.1%)。[结论]胃息肉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中老年高发,最常见的胃息肉发生部位在胃体、胃窦,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炎性及增生性。合并Hp感染的胃息肉多在胃窦部,多为炎性、增生性、脾胃湿热证。掌握胃息肉的特点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随访,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远志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含量的方法。方法:艾杰尔Pro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0∶90)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分别在0.008 7~0.069 4 g.L-1(r=0.999 3),0.009 0~0.072 3 g.L-1(r=0.999 1)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1.7%,97.8%,RSD为1.7%,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远志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的含量测定和远志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