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年人跌倒事件与疾病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国良 《光明中医》2007,22(3):85-86
1 概述 跌倒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症状,常为某种疾病发作或恶化的表现,可导致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心理创伤等严重后果,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常国良 《医药世界》2006,(9):199-199
1形而上学方法论对针灸临床的影响在针灸临床中,不仅要体现既有的辨证诊断与取穴组方,而且还要体现完成的辨证择针与辨证择法的辨证观。脱离辨证这一核心思想,是机械的唯物论,必然影响其应有的临床疗效,束缚针灸学的研究与发展。1.1受现代医学的影响及师传之法的经验主义影响,针灸临床中的辨证观日趋淡化,而据病套穴、套法、按图索驹现象日趋严重,远离了物质形态的辨证观,是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如临床中诊治一例少年因与同桌争吵突发间歇性喷气样发作,影响上课与睡眠。经头颅C T、脑电图等检查未见异常。西医无从下出结论性诊断,更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的控制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学与控制论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1948年出版《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这门新学科的诞生。控制是对系统的信息作出分析、比较及判断,进而执行的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按预定目的多次往返调节(反馈)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系统联系的观点,有机整体的观点,辨证统一的观点。生物控制论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形成,它是应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研究生物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交换以及处理过程的调节控制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生物控制过程,信息处理及新陈代谢作用等。其特点是用系统观和整体观考察生物系统,把生物系统看作一个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痛痹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痹是痹症之寒痹 ,以肢体关节疼痛明显 ,痛有定处 ,得热则舒 ,遇冷则甚 ,局部皮肤不红 ,触之不热等特点。该症治疗应采用具有热效应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而能够产生热效应的针刺方法。常用的有传统的热扑手法和温针灸 ,我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目的的观察了不同针刺方法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998年 3月~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痹症患者1 40例 ,其中男性 98例 ,女性 42例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74岁 ,中位年龄 43岁 ,病程最短 1 0天半 ,最长 2 0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70例 ,取穴相同 ,仅针刺方法不同。2 治疗方法2 .1 热扑…  相似文献   
5.
常国良 《山西中医》2004,20(5):48-48
20 0 1年 4月至 2 0 0 4年 4月 ,笔者采用消风散加减治疗青春期痤疮 6 1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据《新编诊疗常规》(张学庸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4 .5 73)多见青年人 ,以面部、前胸、背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为主要损害 ,伴局部痛、痒不适。男 2 9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中药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中TC,升高HDL/TC的比值,提高HLP小鼠血清SOD活性。[结果]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实验技术,发现山楂、姜黄素、葛根口服液、酒制大黄能有效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TC、TG,改善血液黏度,保留其降血脂。[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标本兼治,可增加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同时减低不良反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高脂血症,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针刺治疗过程中,持针者往往仅注重于“手法”的实施,而忽视针具的选择。实际上针具的选择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灵枢·官针篇》指出:“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听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可见古人对针具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病证应当选择相应的针具进行治疗。《灵枢·官针篇》还强调:“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说明针具选择不当,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甚至会延误病情。可见针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吴萸250克研细末备用。用法:患者先用温水浸洗脚,拭干后取备用吴萸粉10克,醋适量,调成糊状,做成6×5厘米药饼,贴于两脚心涌泉穴,用纱  相似文献   
9.
常国良  常玉琴  常僻 《光明中医》2008,23(7):968-968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自限性下呼吸道疾病,通常有病毒感染参与其病程。主要临床特征是持久和严重的咳嗽。抗菌与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差,中医药治疗却有极好的临床疗效,现将随侍老中医常僻先生临床诊治过程中117例较为完善的病历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6例,女6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学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红细胞除具有呼吸功能外,尚具有免疫黏附等功能。我们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红细胞补体大片段(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在老年人脑梗死发病免疫机制中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