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7年8月,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38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5~52岁,平均32.5岁。骨折AO分型:A3型23例、A4型15例。骨折节段:T114例、T129例、L111例、L210例、L33例、L41例。骨折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5 d。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背痛程度;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估伤椎高度及骨折区局部后凸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囊、神经根、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6.2±3.7)min,术中出血量(42.3±3.5)mL。切口无红肿、渗出,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3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迟发性后凸畸形。术后各时间点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可以较好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避免远期后凸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间孔镜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外科优先选择.椎间孔镜术采用局部麻醉施术,医师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操作,避免医源性损伤;但是,局麻存在镇痛不全的弊端[1],疼痛刺激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血压陡然升高,增大了麻醉和手术风险[2-4].为了更加符合加速外科康复(ERAS)理念,促进快速康复,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采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41例单节段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更换术式;手术时间53~109 min,平均(88.7±12.6)min;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5±1.2)d。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血管、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 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手术并获得随访的27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15~25 ml,平均2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9~60个月,平均26个月。VAS评分术前(9.00±0.35)分,出院时(3.15±1.25)分,术后1个月(2.51±1.67)分,末次随访时(1.41±0.3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71.21±15.22)分,出院时(29.46±9.23)分,术后1个月(17.58±7.16)分,末次随访时(10.13±5.29)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24/2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者要求高,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可行性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3月于本院应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1.5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0±0.61)分,术后3 d VAS评分为(2.81±0.40)分,末次随访为(1.44±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7.93±0.7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73±0.91)分,末次随访评分为(31.16±1.10)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结论]应用椎间孔镜I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10.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术后(拔除引流管第2天)及术后1,3,6,12个月椎体融合器后缘距椎体后缘距离,将患者分为融合器后移组(≥2 mm)与融合器未后移组(<2 mm),对可能影响融合器后移的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终板损伤、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cage置入深度、cage大小、节段性前凸角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15例发生融合器后移(15/200);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椎间隙高度差、佩戴支具时间、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年龄与融合器后移有关;(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及cage置入的位置是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4)结果说明,融合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