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为控制肾功能衰竭进程而延缓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提供一个好的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静滴肾康注射液,30例对照组口服爱西特和金水宝,平行治疗28天后总结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征候情况,以及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方面均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160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并发症,从而为减少并发症总结经验.方法 应用自动活检装置,在超声仪器的引导下对160例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结果 肉眼血尿2例,发生率为1.25%;肾周血肿53例,发生率33.13%;明显腰痛31例,发生率19.38%;肾动静脉瘘1例,发生率0.6%.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断改善穿刺技术,加强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狼疮肾炎4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近3年来收治的42例狼疮肾炎(LN)的病例临床特征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肾活检病理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结果 42 例中,男4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9;临床类型:单纯血尿或蛋白尿4例占9.5%,肾炎综合征10例占23.8%,肾病综合征22例占52.4%,急进性肾炎综合征4例占9.5%,慢性肾炎2例占4.8%;病理类型中Ⅱ型2例占7.1%,Ⅲ型3例占10.7%,Ⅳ型16例占57.1%,Ⅴ型7例占25.0%.结论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L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结果2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PT、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LN,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席志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00-660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血脂升高,是肾内科常见疾病。常有不同程度的高粘及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加重肾损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活血化瘀治疗十分重要。笔者应用强的松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NS患者7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21例和腹膜透析组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组22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4 000 U,每周3次皮下注射。铁剂的用法:100 mg/次,每周2次,共10次,总量1 000 mg。将蔗糖铁注射液10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滴,至少30 min以上。三组患者治疗4、8、12周后均抽血行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以Hct(红细胞压积)≥0.3或升高≥0.1,Hb≥100 g/L或升高≥30 g/L,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显效;以患者经过治疗Hct升高≥0.05或Hb升高≥15 g/L,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不明显为有效;以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Hct、H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统计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Hb、SF、TS、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同时予以静脉应用蔗糖铁维持治疗4周、8周、12周后Hb、SF、TS、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D组、PD组指标水平均高于氮质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H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57%、42.86%、71.43%,PD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84%、52.63%和89.47%,均明显高于氮质血症期(18.18%、36.36%、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依从性良好,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的肾性贫血,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60例DN患者(DN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浆D‐D、FIB及血肌酐(Cr)水平,并同时收集24 h尿液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DN分为早期DN (EDN)组和临床DN(CDN)组,比较各组对象的相关指标。结果3组对象的FIB、D‐D、UA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校正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D‐D、FIB呈负相关,与UAER呈正相关,FIB与GFR呈负相关(r=-0.512,P<0.05),D‐D与GFR呈负相关(r=-0.798,P<0.05),UAER与GFR呈正相关(r=0.397,P<0.05),相关系数D‐D高于 FIB、UAER ,FIB高于 UAER。结论 D‐D及 FIB对DN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常规利尿、抗感染、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足量甲泼尼龙及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1次/d,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活性的变化。结果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且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有明显疗效,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长托宁与阿托品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长托宁加氯解磷定与阿托品加氯解磷定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照,治疗过程中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次数、起效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有病程短、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本院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5月本院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4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及转归。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5.62±14.30)岁,男女之比为1.83∶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8.5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15.20%;高血压肾损害,占11.27%,多囊肾肾病占5.88%。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04例,其中56.86%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2例(0.98%)已行肾脏移植,30例(14.71%)转至外院治疗,2例(0.98%)改为腹膜透析,13例(6.37%)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1例(20.10%)患者死亡。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再次为高血压肾损害。随着透析龄延长,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