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差错是护理人员因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而发生的失误。影响病人治疗或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护理差错事故的苗头发展下去就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1 常见的护理差错:①不核对姓名、病房号,只对床号致使投错药、打错针、输错液。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②只看药瓶大小、形状、液体的颜色一样或不查完  相似文献   
2.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极化、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策略以及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microglia,pola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中文检索词为“小胶质细胞、极化、脊髓损伤、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稳定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预后至关重要。②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M0静止表型,但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极化成M1促炎表型,导致神经组织修复能力降低和出现持续性神经炎症。③在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或至少向M2表型倾斜,有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突触重塑、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调控策略。④截止到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临床药物、天然产物、miRNAs和靶点分子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的转换,这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调控极化的详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抗2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增效剂和影响糖吸收的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降糖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包括PPAR激动剂,3-胍丙酸及其衍生物,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影响糖吸收的药物分为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包括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山梨醇脱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下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喷洒与肾上腺素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药物喷洒组(80例)和药物注射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规治疗。药物喷洒组患者在胃镜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而药物注射组在胃镜下给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注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药物喷洒组的80.0%(P0.05)。与药物喷洒组相比,药物注射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再出血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且不良反应轻,疗效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中老年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的矫正度变化,分析临床治疗方式对胸腰矫正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55岁以上胸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据Denis(1983年)分型均为不稳定损伤,椎体压缩程度均超过1/2。分成两组,A组:23例,行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B组,26例,予卧硬板床休息保守治疗。随诊1年以上,对胸腰矫正度进行测定。结果A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在手术后1周与1年以上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治疗仍应当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后胸腰矫正度变化值得对手术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角度变化与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关系。方法对37例脊柱滑脱患者(L4-5,退变滑脱22例;L5-S1,峡部裂滑脱15例)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结果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偏向于矢状位(P〈0.01);而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更接近矢状位,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无一定方向性,关节突关节角度的不对称可能对峡部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关节突关节角偏向矢状方向有早期出现滑脱的危险;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提示峡部裂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和半乳糖凝集素-1(Gal-1)水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97例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65例和体检健康者45...  相似文献   
9.
左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938-5938
对成人双侧冠状动脉先天性动脉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5岁。主因心前区不适7 d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30a,肝硬化史1 a,高血压病史6 a,冠心病、持续性房颤病史5 a。查体:BP 140/70 mm Hg,神清语利,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HR 59次/min,房颤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软,肝于右肋下1.5 cm,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房颤,多导联ST段压低。入院诊断:(1)冠心病、持续性房颤,心绞痛;(2)高血压病1级(中危组);(3)乙型肝炎、肝硬化。予扩冠、保肝治疗。心脏彩色超声:LAD 40 mm,其余各房室腔大小正常,未见附壁血栓,LVEF 5…  相似文献   
10.
DHS与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DHS及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52例采用DHS(22例)或PFNA(30例)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3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PFNA组相对于DHS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 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