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燕耀  肖影群  余宙 《江西医药》2006,41(11):845-84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表达情况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总T淋巴细胞(CD3^+)阳性的病人,进行淋巴细胞亚型CD4^+、CD8^+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有以下特点:(1)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CD4^+、CD8^+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肝内CD4^+表达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随肝脏病变损伤加重,CD4^+增多(P〈0.05)。(3)HBeAg阴慢性乙型肝炎肝内CD8^+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提示CD8^+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中起到一定作用,与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肺达肝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黄芪、北沙参、桔梗、甘草等药物为主,结合辨证加减变化,对照组为综合治疗,两组病例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在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指标改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主要症状的改善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肺达肝法能明显缓解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收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手足口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以及纳差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症状,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出现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所有病例经治疗均达临床痊愈出院,预后良好;手足口病发病病程中主要表现为脾肺湿热证和湿热薰蒸证,后期少部分出现脾肺气虚证。结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中医学毒邪的基础理论以及古今医家对于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认识,从毒邪致病的角度认识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病机,初步探讨从毒邪论治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从毒邪论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证施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确诊患者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体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行辨证施护,对照组施行常规传染病护理,观察时间为30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总有效率分别为88.0%(88/100)和69.0%(69/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4,P=0.008);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91/100)和85.0%(8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52,P=0.004);观察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2.0%(92/100)和75.0%(7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25,P=0.008)。结论中医体质辨证施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型CD4+阴性表达率较高,与肝肾阴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肝郁脾虚型CD8+阴性表达所占比例较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型CD4+、CD8+强阳性表达率较高,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CD+、CD+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由来已久,本文旨在通过络病学以及伏毒理论的研究进展,解释艾滋病的发病和症状,探讨中医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肺达肝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黄芪、北沙参、桔梗、甘草等药物为主,结合辨证加减变化,对照组为综合治疗,两组病例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在临床疗效和肝功能指标改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主要症状的改善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肺达肝法能明显缓解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去纤软肝煎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去纤软肝煎,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去纤软肝煎对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派罗欣治疗慢性乙肝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派罗欣治疗。肝脏组织损伤程度采用Knodell计分法、血清HBVDNA采用PCR技术及肝功能检测,并对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肝组织坏死及炎症程度均明显减轻(P〈0.01),治疗后肝组织学活动指数改善率55.6%,门静脉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为50%(9/18)。结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肝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的水平,并改善肝组织的炎症及坏死程度,有利于肝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