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反向股骨远端A0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结合自拟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的粉碎性骨折患者167例,其中使用反向股骨远端LISS结合自拟方治疗的有69例,为观察组;使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有9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及Harris评分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及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人数、骨折不愈合人数和畸形愈合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及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及TNF-α含量明显下降,IL-10含量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向股骨远端LISS结合中医治疗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和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途径、手术顺序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踝关节解剖学测量,了解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根据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的结果,对25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三踝骨折手术入路,通过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视野宽,视野深度较浅,视角大,易于暴露,与后外侧切口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手术顺序应为外踝→后踝→内踝,术中强调外踝的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应用上述手术途径及方法我科共治疗25例患者,其中23例疗效评定为优良,优良率为92%。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踝,然后行后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及内踝,是三踝骨折比较好的手术途径和顺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