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使用的主导治疗药物为免疫抑制剂。武汉科力生物科技研究所多年来与各医院合作,运用LAK细胞、TIL细胞治疗技术、CIK/DC细胞治疗技术对各种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在诸多案例中,发现细胞治疗技术对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的患者有意外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何巴生老师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诸多疑难杂病,特别是胃癌诊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用药经验,笔者有幸跟随何老学习,现将其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药外敷穴位配合磁电治疗胆结石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我院使用湖南省大0 市武陵源医疗仪器厂生产的MODELGQ_2—I型胆结石治疗仪治疗胆石症,治疗方法简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选择有临床症状,B型超声波诊断的胆石症患者64例,男24例,女40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24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胆囊结石58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采用本机磁电治疗,治疗有效者62例,无显效者2例。有明显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不在观察之列。二、治疗方法将具有消炎止痛、缓解痉挛、舒张胆管、收缩  相似文献   
4.
符志军  柯曦  宗良玉 《医药导报》2001,20(12):787-78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发生率、特点和防治方案,避免严重肝损害发生,使化疗更合理.方法回顾分析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122例,统计各种抗结核方案肝损害发生率、时间、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对危险因素分组比较.结果同期住院结核患者1501例,肝损害发生率8.1%,其中HRZ、HR、HZ、LoHE、HLE肝损害发生率为10.4%,7.4%,6.4%,7.3%,0.9%,前四组方案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LE方案与其他四组方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阴性肝损害在HRZ和HR方案中发生率为16.7%和16.0%,且重症病例均发生在这两组方案中.肝损害ALT升高4倍以上及黄疸病例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肝损害ALT升高1~4倍及无黄疸病例,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在肝损害ALT升高4倍以上及黄疸病例明显高于ALT升高1~4倍及无黄疸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结核药肝损害以HRZ、HR、HZ为主方案发生率较高,以HLZ方案较低.变态反应在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药物肝损害早期发现预后良好,如发现不及时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神经科有些疾病在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瘫痪患者1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科门诊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肌力减退或消失。本组11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74例;年龄1岁~75岁,平均38.2岁;病程3d~3a,平均1.4a。病种分类:脑血栓、  相似文献   
6.
此文介绍应用针刺配合利凡诺作中期引产的具体方法。通过针刺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对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院近十年来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12人次,由于加强了化疗时护理工作的配合,使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达56-61%。现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几个环节介绍如下:一、保护血管:治疗时有计划地选择血管。拔针时要延长压迫时间,以免造成皮下瘀血。二、应用化疗药物时,需按医嘱,采取准确的给药方法,尽量减轻药物反应。三、减少输血反应:除采用新鲜血源及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