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肝炎灵注射液对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灵注射液是中药山豆根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对CCl4所致的小鼠和家兔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还发现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1].本研究采用:HBV转基因小鼠观察了肝炎灵注射液对其肝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残留黄疸”是临床常见的难题,有关其中西医治疗的文献多有报道。但许多文献对于“残留黄疸”的概念界定似有不清,往往将肝炎或肝硬化伴发高胆红素血症与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相混淆。虽然中医对于这两者都可从“黄疸”辨证施治,但具体辨证有异;现代医学对两者病理的解释不同,而且其临床进展及预后也大不一样。因此临床治疗上对于这两者仍然需要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近期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59例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结直肠癌42例,肺腺癌17例)患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27例,即贝伐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二线化疗15例,即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肺腺癌患者应用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贝伐单抗化疗.化疗应用4~6个周期,贝伐单抗应用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毒性评分标准(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结果 4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一线治疗27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进展(PD)9例,有效率51.9% (14/27),疾病控制率66.7%(18/27);二线治疗15例,PR 5例,SD 4例,PD 6例,有效率33.3%(5/15),疾病控制率60.0%(9/15);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率有高于二线治疗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5,P=0.248).17例肺腺癌患者CR 1例,PR 7例,SD 5例,PD 4例,有效率47.1%(8/17),疾病控制率76.5%(13/17).可能与贝伐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59例患者发生3级咯血1例、3级血栓栓塞1例,较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程度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效果好;其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朱春荣  熊峰  朱彦博  宋乐冬  陶敏 《江苏医药》2012,38(19):2306-2307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临床资料,使用贝伐单抗(安维汀)联合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FOLFO)X4)或氟尿嘧啶加伊立替康(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应用4-6个周期,贝伐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制定的通用毒性评价标准(CTC)3.0版进行评价不良反应级别.结果 42例患者中,CR 1例,PR 18例,SD 8例,PD 15例,有效率45.2%,疾病控制率64.3%.主要不良反应42例,患者发生3级血栓栓塞1例,较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FOLFOX4或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好,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研究肝炎灵、苦参素注射液和苦参素胶囊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 M-Tg HBV转基因小鼠38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拉米夫定组、苦参素胶囊组分别按20.59 mg·kg-1·d-1、123.3 mg·kg-1·d-1予以灌胃;肝炎灵注射液组、苦参素注射液组分别按14.43 mg·kg-1·d-1、82.2 mg·kg-1·d-1,予以腹腔注射,共28 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eAg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对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生理盐水组与拉米夫定组间以及苦参素注射液与肝炎灵注射液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HBeAg的抑制作用,生理盐水与拉米夫定组间以及苦参素注射液组与苦参素胶囊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之间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肝炎灵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以及苦参素胶囊均有一定抗HBV作用,抗病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肝炎灵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胶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力扑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及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预防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157例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力扑素135 mg/m2联合顺铂100 mg/m2静脉滴注,3周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2个周期,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以及临床危险因素等.结果 在所有恶性实体瘤并发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7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05%,其次依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6.99%;真菌占10.96%;所有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恶性实体瘤患者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力扑素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或二线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两种苦参类生物碱制剂抑制HBV转基因小鼠HBV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HBV转基因小鼠比较苦参素和肝炎灵注射液的抗HBV病毒作用。方法:3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生理盐水组、肝炎灵注射液组和苦参素注射液组,同种同龄非转基因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苦参素注射液组和肝炎灵注射液组分别按照82.2mg/kg.d和14.38mg/kg.d腹腔注射给药,生理盐水以及正常对照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的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以及HBeAg含量。结果:治疗前各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用药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血清HBVDNA显著下降,肝炎灵注射液有下降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炎灵注射液与苦参素注射液组肝组织HBV-DNA均没有明显下降;正常组小鼠肝组织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其他组小鼠肝组织均可检测到HBsAg和HBeAg不同程度的表达,其ELISA检测OD值显示两治疗组肝脏HBsAg以及HBeAg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对HBsAg抑制作用苦参素注射液组略胜于肝炎灵注射液组,对肝脏HBeA...  相似文献   
8.
宋乐冬  王维伟  陈建杰 《光明中医》2008,23(10):1476-1477
导师陈建杰主任医师,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曾师从已故沪上名医夏德馨教授,深谙其医术真谛;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慢性肝病的方法,认为慢性肝病以脾虚为本,治疗当以固中州为大法。陈师在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效验颇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 化疗应用4~6个周期, 贝伐珠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 CTC 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  结果  3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一线治疗25例, CR 2例, PR 12例, SD 3例, PD 8例, 有效率56.0%, 疾病控制率68.0%, 中位PFS 11.3个月; 二线治疗13例, PR 5例, SD 2例, PD 6例, 有效率38.5%, 疾病控制率53.8%, 中位PFS 9.5个月, 两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O5)。3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 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  结论  贝伐殊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好, 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含量及其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将其随机分为苦参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组,10只同种同龄健康小鼠作为正常对照;苦参素注射液按照82.2 mg/(kg·d)每日腹腔注射1次,生理盐水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d.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治疗前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HBV-DNA含量;并取脾脏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结果:治疗前两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但是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又具有明显下降,两组小鼠肝组织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均有MHC-Ⅱ、CD80与CD86的表达,与正常鼠比较,生理盐水组转基因小鼠MHC-Ⅱ的表达明显下降,苦参素注射液对其表现出显著的上调作用.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具有抑制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复制的能力,通过调节其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HB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