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1990年2月~ 1998年5月收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36例,现探讨 重度妊高征最佳分娩时机和方式。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初产妇29例,经产妇7例,年龄23~36岁,孕周<34周6例,34~37周7例, ≥37周23例。②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分类标准。血压:最高29/21 kPa,最低 17/12 kPa,平均血压22/16 kPa;水肿:除2例水肿不明显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水肿;蛋 白尿:微量2例。“+”1例,“”10例,“”12例,“”11例。红细胞压积>35% 16例 ,肝功能损害9例,酸中毒5例,眼底检查不正常6例。子痫17例,抽搐1~10次不等;并发心 衰1例;肾功能不全2例;胎盘早剥2例,严重贫血1例。单胎34例,双胎2例。临产12例,未 临产24例。③分娩方式及时机:子痫17例,孕34~37周3例,2例抽搐控制2~4 h行剖宫产术,1例抽 搐反复发作10余次,难以控制即行剖宫产术;≥37周14例,11例控制抽搐后2 h行剖宫产术 ,3例已临产,在控制抽搐同时,产程进展迅速,严密控制病情,进入第二产程后,均行 侧切、产钳助娩,母婴安全。先兆子痫19例,<34周6例,2例因血压下降,视物模糊,头痛 不 缓解,为抢救孕妇生命行水囊及利凡诺引产;4例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后出院,定期随诊 至足 月分娩;孕34~37周4例;2例已临产(1例胎儿脑积水,1例死胎)行穿颅术结束分娩,2例积极 治 疗及促胎儿成熟2~3 d,症状、体征未缓解,羊水检查肺已成熟,行剖宫产术,≥37周9例, 2例治疗后好转,宫颈未成熟而行剖宫产术;7例临产,静滴降压药后,产程进展快,经侧 切分娩。行剖宫产术患者除1例因反复抽搐难以控制采用全麻外,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运用硅胶、ODS反相硅胶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北方枸杞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从北方枸杞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methyl(2S)-[2-formyl-5-(hydroxymethyl)-1H-pyrrol-1-yl]-3-(phenyl)propanoate(1)、methyl(2R)-[2-formyl-5-(methoxymethyl)-1H-pyrrol-1-yl]-3-(phenyl)propanoate(2)、3-羟基-4-乙基酮吡啶(3)、3-吲哚甲醛(4)、(R)-4-isobutyl-3-oxo-3,4-dihydro-1H-pyrrolo[2,1-c][1,4]oxazine-6-carbaldehyde(5)、(R)-4-isopropyl-3-oxo-3,4-dihydro-1H-pyrrolo[2,1-c][1,4]oxazine-6-carbaldehyde(6)、methyl(2R)-[2-formyl-5-(methoxymethyl)-1H-p...  相似文献   
3.
地骨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地骨皮(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骨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麻酰胺G(1)、茄根酰胺甲(2)、7-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N2,N3-bis(4-hydroxyphenethyl)-6-meth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amide(3)、2-羟甲基-5-羟基-吡啶(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5)、绿原酸乙酯(6)、阿魏酸十二烷基酯(7)、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8)、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苯乙醇吡喃木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10)、2-苯乙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它乔糖苷(12)、丁香酸葡萄糖苷(13)、异东莨菪苷(14)、东莨菪苷(15)、地骨皮苷甲(1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7)、(-)-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结论化合物1~5、7~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枸杞子醋酸乙酯部位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果实(枸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枸杞子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基-4-羟基咖啡酸甲酯(1)、linocinnamarin(2)、3-O-β-D-吡喃葡萄糖基-5-羟基桂皮酸甲酯(3)、4-O-β-D-吡喃葡萄糖基-5-甲氧基阿魏酸甲酯(4)、cassoside I(5)、nicphenside A(6)、3-(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基)丙酸甲酯(7)、苯乙基-β-D-葡萄糖苷(8)、棉花苷(9)、二氢阿魏酸甲酯(10)、7,8-二氢-(S)-7-甲氧基阿魏酸甲酯(11)、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12)、1-(2-乙基苯基)乙烷-1,2-二醇(13)、1-(4-乙基苯基)乙烷-1,2-二醇(14)、黑麦草内酯(15)、(3S)-3-羟基-β-紫罗兰酮(16)、芥子酸(17)、阿魏酸(18)、对羟基肉桂酸(19)、槲皮素(20)、丁香树脂酚(21)、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22)、邻苯二甲酸丁二酯(23)。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8、10、11、13~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淫羊藿素为该药材中代表性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虽然其含量较低,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和骨骼肌萎缩、抗阿尔茨海默病、抗氧化、抗抑郁、调节免疫、抗炎、延缓肝纤维化等,作为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淫羊藿素制备方法主要有直接从淫羊藿中提取分离、全合成或结构修饰、水解等,为改善该成分溶解性,其制剂中主要引入脂质体传递系统、固体分散体、药物?磷脂复合物等技术。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淫羊藿素制备方法、制剂新技术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成分的大量制备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对78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7例行患侧卵巢切除术。结果:95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1.42±30.09)min,术后肛门排气(1.50±0.31)d,术后病率为0,术后住院天数(3.35±0.42)(1,无手术副损伤。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具有微创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RP-HPLC测定人参降糖胶囊中L-焦谷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彦君  于恩中  孙印石  郑毅男 《中成药》2006,28(9):1399-1401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传统名贵中药。《名医别录》记载,人参主消渴。现代医学报道[1~3],人参或人参皂苷在临床上用于预防与治疗糖尿病。人参降糖胶囊除含有人参皂苷、多糖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据报道L-焦谷氨酸具有抗焦虑[4],抗皮肤干燥,治愈烧伤[5],胰岛素样作用[6],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7]等生理活性,为本产品中的功能性因子。人参降糖胶囊以人参不同部位经过加工制成,能使STZ处理引起的糖尿病大鼠的症状得到改善,本文采用RP-HPLC法分析了人参降糖胶囊中L-焦谷氨酸的含量,为人参降糖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相关数据。1仪器…  相似文献   
8.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中药类专业课,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药化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讨了本实验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ODS、MCI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 L.)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吡嗪类生物碱。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1D NMR、2D NMR、UV、IR、MS等)鉴定结构分别为hyperectpyrazin A (1)、1′S-(6-methylpyrazin-2-yl)-ethane-1′,2′-diol (2)、2-hydroxymethyl-6-methylpyrazin (3)和pyrazine-2-carboxylic acid (4)。化合物1为1个新的吡嗪类生物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角茴香中分离得到,并首次通过Mo2(OAc)4诱导的CD谱确定了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模型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化合物1~4进行体外活性评价,其中化合物2和4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在终浓度为50μmol·L-1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4.40%和43.99%。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