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经皮乳腺粗针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活检术(CNB)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Bard 14G、16G切割针自动活检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6例患者的18个乳腺占位性病变,所取组织进行组织病理诊断,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18个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穿刺活检良性7例、恶性11例,病理诊断良性3例、恶性15例,假阴性4例,诊断准确率83.3%。超声引导下14G切割针取材成功率100%。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确定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述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闭式切除术结合皮瓣移行治疗前位肛裂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后矢状位闭式切除部分内括约肌结合皮瓣移行治疗前位肛裂,与单纯肛裂切除敞开疗法对照,比较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前位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闭式切除结合皮瓣移行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肛裂切除敞开疗法,术前术后处理相同.结果 术后6个月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近期治愈率,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闭式切除术结合皮瓣移行法具有松解内括约肌,愈合时间短,疼痛降低等优点,是治疗前位Ⅲ期肛裂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孙壮  倪志海 《当代医学》2010,16(25):53-53
目的探讨治疗直肠前凸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4例直肠前凸患者应用经阴道入路治疗,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本组痊愈53例(82.8%),好转8例(12.5%),无效3例(4.7%)。疗程18~26天,平均23天。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经阴道入路治疗直肠前突方法简单,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5.
倪志海  孙壮 《当代医学》2010,16(4):10-11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治疗肛裂的手术方法,探讨适合治疗老年肛裂患者的术式,提高老年肛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肛肠外科2009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48例年龄大于50岁的慢性肛裂患者分别实施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和原位肛裂切除扩肛术,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静息疼痛强弱及术后第一次换药时疼痛、术后排尿障碍、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方面的区别,从而找到更适合老年人的治疗方法。结果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术后肛门静息疼痛强弱及术后第一次换药时疼痛、术后排尿障碍、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切口感染率方面等同于原位肛裂切除扩肛术。结论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创伤小、操作简单、疗程短、并发症少,适合老年人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DR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胸部创伤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DR及CT检查,其中151例(93.2%)经临床对症治疗治愈,11例(6.8%)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严重,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 DR及CT检查是胸部创伤的重要手段,但单纯DR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减少漏误诊。及时有效的CT检查,可为早期胸部创伤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足病的影像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6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MRI表现及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常侵犯的足骨为跖骨和近端趾骨,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18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6例,骨端骨质吸收破坏15例,骨干萎缩3例,骨性关节炎2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软组织改变;6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糖尿病足MRI表现:(1)软组织水肿;(2)软组织溃疡;(3)骨髓炎;(4)神经性骨关节病;(5)关节腔积液;(6)关节脱位。结论 X线平片可显示糖尿病足骨及关节较晚的骨质破坏及动脉血管钙化;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能显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早期骨髓水肿,对区分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部位、范围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医学的发展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 为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临床证据, 以指导临床实践, 为患者带来获益。但仍然有部分疾病(如罕见病、疑难重症等)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获得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 而这些疾病常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难点, 需要高水平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因此, 相应的专家共识应运而生。笔者分析国内外近年关于消化疾病领域的专家共识, 重点介绍国际通用的临床专家共识制订方法和路径, 提出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立足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共识Delphi路径, 进一步规范我国临床领域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 旨在显著提高我国临床医学专家共识的学术水平, 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科学、规范且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家共识, 最终服务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中LYVE-1、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38例正常大肠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YVE-1、HIF-1α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10%、56.41%和61.5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05%、0和31.57%(P〈0.05)。三者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O.05)。HIF-1α与LYVE-1和VEGF均显著相关(P〈0.01)。结果表明,LYVE-1、HIF-1α及VEGF在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LYVE-1、HIF-1α和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针刀结合倍他米松(得宝松)封闭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48例顽固性肛周瘙痒症患者应用小针刀技术结合得宝松封闭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小针刀结合得宝松封闭治疗4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46例无复发,总有效率达96%,效果明显。结论小针刀结合得宝松封闭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