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聚酰胺柱色谱、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果鱼藤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最后从毛果鱼藤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依次为香叶木素(1),3, 3'-二甲醚-槲皮素(2),阿弗洛莫生(3),6, 3'-dihydroxy-7, 4'-dimethoxyisoflavone(4),飞机草素(5),7, 3'-dihydroxy-8, 4'-dimethoxyisoflavone(6),6, 4'-dihydroxy-7, 3'-dimethoxyisoflavone(7),5, 7, 4'-trihydroxy-3, 3', 5'-trimethoxyflavone(8),alpinumisoflavone(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2 显示一定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铁轴草Teucrium quadrifarium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铁轴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评估单体化合物对RSL3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抑制活性。结果 从铁轴草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R,5S,7R)-木萝烷-1(6),10(14)-二烯-4,5-二醇(1)、对甲磺酰甲基苯酚(2)、合欢金素(3)、6,4′-二甲氧基-野黄芩苷(4)、香叶木素(5)、去甲氧基矢车菊黄酮素(6)、5-羟基-3,3′,4′,5′,7-五甲氧基黄酮(7)、蓟黄素(8)、吲哚-3-甲酸乙酯(9)、13-酮-9,11-十八碳二烯酸(10)、9-酮-10,12-十八碳二烯酸(11)、α-托可醌(12)、N-苯甲酰-L-苯丙氨酰-N-苯甲酰-L-苯丙氨酸酯(13)、金色酰胺醇酯(14)、2″,3″-乙酰马蒂罗苷(15)、香草醛(16)。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7、9可以抑制铁死亡诱导剂RSL3诱导...  相似文献   
3.
黔产白及中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长芬  蒋赛  娄华勇  万科  马小攀  吴明开  夏与  张妮  潘卫东 《中草药》2019,50(20):4879-4883
目的研究白及Bletilla striata中的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黔产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methyl-3-phenylpropyl-β-D-glucopyranoside(1)、1-(4-β-Dglucopyranosyl oxybenzyl) 4-ethyl (2R)-2-isobutylmalate(2)、3′,5-dimethoxy-bibenzyl-3-O-β-D-glucopyranoside(3)、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 (4)、 4-O-(6′-O-glucosyl-p-coumaroyl)-4-hydroxybenzylalcohol (5)、(4-hydroxyphenyl)methyl-β-Dglucopyranoside(6)、4-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7)、benzyl-β-D-glucopyranoside(8)、phenyl-β-D-glucopyranoside(9)、4-[(acetyloxy) methyl] 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0)、batatasin III-3-O-glucoside(11)、天麻素(12)、4-(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2R)-2-isobutylmalate(13)。结论化合物1是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3为首次从白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黔产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Pell.)Hand.-Mazz.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黔产灰毛浆果楝枝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cyclopenten-1-one,4-hydroxy-2-(16-hydroxy-12E,14E,18E-hexadeceneyl)(1)、十六烷酸(2)、13(R)-羟基-(9Z,11E,15Z)-十八三烯酸(3)、甘油亚麻酸酯(4)、cipatrijugin A(5)、cipatrijugin D(6)、21α-methylmelianodiol(7)、21β-methylmelianodiol(8)、labd-13(E)-ene-8α,15-diol-15-yl acetate(9)、labd-13(E)-ene-8α,15-diol(10)、(11E)-8-hydroxy-14,15-dinor-11-labden-13-one(11)。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11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毛果鱼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毛果鱼藤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香树脂醇(1)、顺式-10-十九碳烯酸(2)、豆甾-4-烯-3-酮(3)、羽扇-20-(29)—烯-3-酮(4)、白桦脂酸(5)、β-谷甾醇(6)、soyasapogenol B(7)、丁香酸(8)、N-苯甲酰基-L-苯丙氨醇(9)。结论除化合物1、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毛果鱼藤药材中美迪紫檀素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柱温30.0℃,流动相为乙腈(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0 min,20%A→40%A,80%B→60%B),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美迪紫檀素在0.0572~1.1440μg(R2=0.9992)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78%,RSD为1.8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毛果鱼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梁会  赵玉敏  刘翰飞  娄华勇  潘卫东 《中草药》2022,53(18):5593-5599
目的 研究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中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RP-18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核磁数据以及碳谱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bis-(4''-hydroxyl-3''-methoxyphenyl)-5(R)-methoxyhepthan-3-one(1)、姜烯酮A(2)、原儿茶醛(3)、对羟基苯甲醛(4)、oresbiusin B(5)、迷迭香酸(6)、bis (2-ethyloctyl) phthalate(7)、cylindol B(8)、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9)、苯甲醇葡萄糖苷(10)和1H-indole-3-carboxaldehyde(11),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青枯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好抑制作用,MIC为71.2 μg/mL,而化合物2对青枯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77.6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鼠尾草姜黄素。除化合物3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789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赵兴  刘翰飞  王欢  林开琴  李金玉  潘卫东  娄华勇  孙超 《中草药》2023,54(21):6953-6960
目的 研究拟红紫珠Callicarpa pseudorubella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手段(硅胶、Sephadex LH-20、RP-18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紫外、红外、核磁、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RSL3诱导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模型铁死亡抑制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拟红紫珠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7''R,8R,8''S,9S)-芝麻素-9-O-β-D-葡萄糖苷(1 )、(+)-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2 )、(7R,7''R,7″S,7‴S,8S,8''S,8″S,8‴S)-4″,4‴-二羟基-3,3'',3″,3‴,5,5''-六甲氧基-7,9'';7'',9-二环氧-4,8″;4'',8‴-双氧-8,8''-双新木脂素-7″,7‴,9″,9‴-四醇(3 )、(7R,7''R,7″R,7‴S,8S,8''S,8″S,8‴S)-4″,4‴-二羟基-3,3'',3″,3‴,5,5''-六甲氧基-7,9'';7'',9-二环氧-4,8″;4'',8‴-双氧-8,8''-双新木脂素-7″,7‴,9″,9‴-四醇(4 )、泡桐素(5 )、4-氧代芝麻素(6 )、芝麻素(7 )、β-谷甾醇(8 )、熊果酸(9 )、3β-羟基豆甾-5烯-7-酮(10 )和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11 )。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1011 对RSL3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较模型组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0.37%、31.93%和36.57%(模型组为23.4%)。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红紫珠苷A。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红紫珠中分离得到,且3个化合物显示出潜在的铁死亡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