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检测血凝指标,比较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临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膏方(治疗)、补阳还五汤颗粒(对照)2组。对照组按照补阳还五汤剂量配制颗粒,1袋/次,2次/d;治疗组服用与对照组相等量的膏方,疗程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凝指标变化,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PT、APTT、TT、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减治疗前差值的平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凝指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型。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近10年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的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及科研工作发展情况的变化趋势,对我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落实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模拟医学教育发展在面临需求增大、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等契机的同时,也存在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师资队伍专业性有需加强、不能完全模拟临床实践、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中心建设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困境。需要把握契机、提升发展水平、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培训标准、丰富模拟案例等,深入推进模拟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与颗粒组比较,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控制与事件发生前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的多寡、所呈现的中医症候与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喜食肥甘、烟酒嗜好等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早期识别病情变化,针对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病情变化的中医症候进行辨证施治,必将有效的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新发脑卒中患者具备的卒中危险因素、卒中前病情变化临床症状的异同,探讨中风先兆的识别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7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对143例新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卒中高危组发生病情变化、新发脑卒中组发病前病情变化的临床症状运用频数进行描述,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卒中危险因素方面,两组病人均具备多重危险因素,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知晓率和控制达标率低,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病情变化临床症状方面,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晕昏沉、神疲乏力、口气臭秽、反应迟钝等在两组中同步高频出现。中风先兆症候要素方面,脑卒中高危组肝阳上亢、风痰、气虚并存,新发脑卒中组痰火、痰浊、风火为著,三者相互转化并延续至中风首发状态。结论中风先兆是中风的高危预警信号,发挥中医中药“治未病”的特色,加强对先兆证的识别和对“风”、“火”、“痰”的干预,从而阻断、延缓中风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医科高校大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的重视程度、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公选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南方医科大学2018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69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4份。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的选课目的、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收获等与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和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课目的中,因提高综合素质选课的学生对公选课重视程度(4.30±0.73)分和满意度(4.34±0.69)分高于其他选项;在教师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评价良好的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4.32±0.71)分和满意度(4.45±0.62)分高于其他选项;在课程评价中,对课程评价优良的学生的重视程度(4.35±0.71)分和满意度(4.47±0.63)分最高;在课程收获中,学生对课程收获较多的公选课的重视程度(4.75±0.53)分和满意度(4.85±0.36)分最高。对不同特征对象公选课满意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教学形式、教师评价、课程质量及课程收获5个变量对公选课满意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探究式教学形式、对教师评价越高、对课程质量评价越高、课程收获越多,具有这些特征的学生公选课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优势。方法选择具有抑郁或焦虑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A~D 4组,分别对应采用帕罗西汀、利维爱、"帕罗西汀+利维爱"和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1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HAMA评分:4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且相互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AMD评分:A组改善优于B组(P<0.01),C组和D组优于A组(P<0.05),而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前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前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该病治疗中,考虑到帕罗西汀的毒副作用和利维爱潜在的、远期的危险性,疏肝调经针灸方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