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中风先兆是中风出现的早期征兆,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的眩晕、肢体麻木、语言蹇涩、视物模糊、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嗅觉异常等。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病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其致病机制有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研究表明本病发病后2~7d内为中风的高危期,若能在此期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就能有效预防中风病的发生。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先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30例。对照Ⅰ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百会穴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艾灸百会穴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数据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占70%,年复发率高达17. 7%[1]。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中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医辨证选方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灵龟法针法配合治疗。治疗2-3周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对患肢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在早期有风、火、滞、痰、瘀的病理特征,其中以痰、瘀、滞为主,痰瘀则贯穿整个中风病的过程.选方上参合三化汤、桃核承气汤、萎星承气汤而命名为“三合五化汤”,本方具有通腑导滞泻下,调畅气机,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祛痰熄风通络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中经络、中脏腑早期之闭证,脱证则忌用.掌握大黄的用量与用法是应用本方的关键所在,观察舌质舌苔及其变化是测知病情逆顺与进退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姚宝农 《医药世界》2006,(9):193-195
根据以方类证的方法,把张仲景通腑法归纳为大承气法等13法,并将近10年来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文献以13法进行归类,以便于探讨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艾灸百会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按脑梗死常规处理,并结合康复程序进行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以头皮针治疗并艾灸百会穴。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皮针与艾灸百会穴结合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显著提高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治疗阳虚水肿的常用有效方剂.笔者将其用于治疗美尼尔病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水化痰通络法治疗中小量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利水化痰通络汤;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两组均以21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变化、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变化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化痰通络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可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姚宝农 《河南中医》2006,26(5):14-1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原方要求“用水八升,清酒七升”煎药,本科五版教材《方剂学》则用水煎药,兑清酒10ml服。为探讨这两种煎服法对疗效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0月~2004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