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长纯  王战朝  杨明路 《中医正骨》2005,17(12):27-27,29
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由于骨折血肿机化,创伤性纤维素渗出,较长时间的制动,必然导致膝关节的纤维粘连而僵硬,且胫骨平台骨折所致的膝关节僵硬常为胫股关节间的粘连,手术松解困难,常造成患者终身的残疾.因此,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病人,骨折复位固定后,制订一个切实有效的康复方案尤为必要.自2001年9月~2003年6月,作者应用踝上骨牵引结合CPM机,对13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后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胫骨干骺端骨折,尤其是粉碎骨折,由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的限制,钢板固定成为标准的内固定方法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广泛的骨膜剥离和直接粗暴的复位手法常可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近年来,由于对过去经验的不断反思,骨折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技术。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实施的86例104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行TKA的膝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中的软组织平衡问题进行讨论。其中男19例23膝,女67例81膝;年龄57岁~78岁,平均66岁。行单侧TKA术68例,双侧18例。均为初次行TKA的OA患者。术前内翻角为6~34°,平均12.3°;其中软组织性内翻占总内翻角的56.7%,骨性内翻占43.3%。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0°以下21膝,10~19°45膝,20~29°22膝,30°以上16膝,平均18.9°。结果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8.9°,术中除4例残留5°屈曲挛缩外,其余患者术中膝关节均能达到完全伸直。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7个月,6例残留5~10°屈曲挛缩,余膝关节可达到完全伸直。术前内翻角6~34°,平均12.3°;术后测量股胫角170.3~175.6°,平均174.7°,其中2例残留内翻角〉3°。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起点损伤2例;髌骨弹响2例;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经内科治疗后未遗留神经症状。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结论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高度畸形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56~73岁,中位数67岁。均为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例存在膝外翻,3例存在胫骨外旋,4例存在高位髌骨。病程6~18年,中位数9年。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中位数34个月。膝关节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1例残留5°左右的屈曲畸形。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由术前(26±11)分提高至术后(72±14)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12±7)分提高至术后(41±6)分,活动度评分由术前(16±3)分提高至术后(20±2)分,稳定性评分由术前(10±6)分提高至术后(17±5)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16±9)分提高至术后(74±21)分,其中行走评分由术前(19±8)分提高至术后(39±11)分,爬楼评分由术前(16±6)分提高至术后(41±9)分。均无关节液漏、髌骨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可以纠正膝关节畸形,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日新月异,放射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不断推广,从1979年Herman Dc liu[1]初步研究三维CT重建技术,到1993年Fubrpmn[2]重建出颅面骨三维骨像,再到1995年国内开展颞下颌关节三维重建[3,4],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自1996年以来,作者对25例下颌骨骨折病人进行三维CT重建,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膝关节韧带损伤中,股骨干骨折易于诊断,但膝关节韧带损伤极易漏诊;晚期明确诊断,再进行修复,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妨碍膝关节功能恢复。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笔者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主要承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髁为海绵状骨构成 ,所以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时容易造成骨折或塌陷 ,产生不同程度的膝内外翻畸形 ,严重者还可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 ,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治疗的关键是获得一个稳定、对位良好、活动正常且无痛的膝关节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1、2〕。但是 ,随着近年来高能损伤的增多 ,胫骨平台骨折的病理变化也越来越复杂 ,致使治疗十分困难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骨折难以满意复位、骨折碎片不稳定、不能有效固定、难以早期锻炼和术后感染〔3〕。许多学者都…  相似文献   
9.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与保留型假体在关节置换中的差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假体类型,术者在选择时容易产生困惑。我院在行15例膝关节翻修时分别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以及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给予观察并总结其特点,现陈述以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骨性关节炎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对5例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的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3例,女2例;年龄54~71岁,平均61岁。本组病人均为青少年期发病,3例有外伤史,1例为胫骨上段骨结核,1例为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病程43~59年,平均52年。本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胫骨平台前倾、胫骨近端后移、髌骨低位及股骨后髁发育不良,1例合并同侧股骨上段骨折畸形愈合,向前外侧轻度成角,肢体短缩5mm;1例既往骨结核病人合并胫骨上段向前侧弧形成角畸形。本组5例均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均未行髌骨假体置换。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0~30个月)。全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膝关节过伸、感染、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分提高到8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分提高到87分。影像学显示膝关节总体情况良好。结论: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的骨性关节炎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适宜的假体、伸屈膝间隙平衡优先技术及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松解技术,改善了膝关节功能及髌骨轨迹,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