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王建礼  商战平  王家富 《医学综述》2007,13(13):967-969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对损伤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其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蜂胶对高脂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11在泰山医学院动物室、诊断学实验室和形态学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蜂胶组及卡托普利组各6只.①对照组:喂饲基础颗粒饲料.②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基础颗粒饲料+100 g/L猪油+10 g/L胆固醇).③蜂胶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灌胃蜂胶0.35 g/d.④卡托普利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灌胃给予卡托普利15 mg/d.每只家兔约食饲料110~140 g/d,12周末处死,取血清及动脉标本待查.①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酶法.②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测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③组织学观察:麻醉处死动物后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记录主动脉壁粥样斑块大小.截取主动脉降部切片后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及内膜损伤程度.④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染色均使用链酶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把增殖细胞核抗原切片及原位细胞凋亡切片放在光镜下各取10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斑块中的阳性细胞数均值作为阳性细胞数.把苏木精-伊红切片放在光镜下取与前面切片相同部位的10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斑块中所有细胞数的均值作为细胞总数.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215;100%;凋亡指数=原位细胞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215;100%.结果:所有家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模型组出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全部动脉内皮下层明显增生、增厚,为多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伴有纤维组织、无定型物质及钙盐沉积.蜂胶组也有病理改变,但内皮下仅轻、中度增生,泡沫细胞聚集,未见纤维组织和无定型物质.②各组家兔血脂水平的比较:蜂胶组、卡托普利组家兔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蜂胶组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1).卡托普利组、蜂胶组家兔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③各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蜂胶组家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卡托普利组(P<0.01).蜂胶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卡托普利组(P<0.05~0.01).蜂胶组、卡托普利组血清NO2^-/NO3^-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④各组家兔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蜂胶组、卡托普利组家兔的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蜂胶能有效地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途径可能和其降低斑块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以及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组织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将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②模型组:加入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③蜂胶组:分别加入50mg/L、100mg/L、200mg/L的蜂胶水提液预处理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④氯沙坦组:加入1.5μmol/L的氯沙坦预处理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同步化后,按分组分别加入处理药物孵育24h,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计数细胞存活率,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不同周期所占比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总数/血管平滑肌细胞总数×100%。结果:①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加药前后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细胞存活率均达95.0%以上。②模型组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和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低于模型组(P<0.01);50mg/L和100mg/L蜂胶组高于氯沙坦组(P<0.01),200mg/L蜂胶组与氯沙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模型组G0/Gl期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高于模型组(P<0.01);50mg/L蜂胶组低于氯沙坦组(P<0.05),100mg/L、200mg/L蜂胶组与氯沙坦组差异显著性(P>0.05)。④模型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低于模型组(P<0.01),蜂胶各浓度组与氯沙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氯沙坦能阻滞该作用;一定浓度的蜂胶水提液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限制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10在泰山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选择SPF级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2只,51只大鼠采用膳食诱导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立普通饲料饲养的大鼠11只为正常对照组。将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37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小剂量叶酸组(12只)和大剂量叶酸组(13只)。补充叶酸11周后,剪尾采血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硝酸还原酶法)、超氧化物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法)及丙二醛(硫代巴比妥酸法)水平;取心肌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地高辛标记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2只,造模成功37只,48只进入结果分析。①补充叶酸11周后,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分别为(28.77±6.71),(29.62±6.55),(22.95±5.22)μmol/L,P均<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亦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分别为(6.15±0.64),(5.97±0.56),(5.27±0.94)nkat/L,P<0.01,0.05],而血清丙二醛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1.24±3.52),(10.97±4.59),(18.95±4.59)nmol/L,P均<0.01]。②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8.28±1.06)%,(4.25±0.63)%,(2.27±0.86)%,(0.72±0.37)%,P均<0.01],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降低(P<0.05)。③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A)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230.15±4.50,236.24±7.75,241.58±5.83,224.51±3.01,P<0.05或P<0.01),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和P<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增加(P<0.05);模型对照组、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ax,Fas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234.76±5.66,226.73±7.24,220.16±5.44,214.38±5.23;247.25±6.29,239.09±6.10,233.43±7.41,226.29±4.70,P<0.01或P<0.05),但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大剂量叶酸组大鼠心肌细胞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又较小剂量叶酸组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预防作用,它可明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并下调凋亡刺激基因Bax和Fas的蛋白表达;叶酸可能通过增加机体一氧化氮合成从而提高血清一氧化氮活性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预防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蜂胶水提液(WEP)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和WEP(50、100、200 mg/kg)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45 min、再灌注2 h建立肠I/R模型。采血检测转氨酶(ALT、AST)活性、肝组织髓过氧化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常规制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与sham组比较,I/R组血中转氨酶水平和肝MPO活性升高(P0.01),肝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增加(P0.01),肝组织明显淤血坏死。(2)与I/R组比较,WEP组血中转氨酶水平和肝MPO活性降低,WEP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肠I/R所致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肝组织淤血坏死减轻。结论蜂胶水提液可通过抗氧化反应、降低自由基生成,减轻大鼠肠I/R所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劣。方法分离脐动脉,剥离中膜,将其剪成小块,贴块法将小块直接接种于培养瓶中;酶解法①单用胶原酶Ⅰ(0.2%)分别消化5小时、8小时、24小时后接种于培养瓶,②分别用胶原酶Ⅰ(0.2%)消化3小时和胰蛋白酶(0.25%)消化2小时,接种于培养瓶。结果贴块法6天可以见到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20~30天后可以进行传代;单用胶原酶Ⅰ消化24小时可以见到少量细胞,但由于细胞数少,无法进行传代;单用胶原酶Ⅰ消化5小时和8小时以及用胶原酶Ⅰ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均未见到贴壁生长的细胞。结论HUASMC原代培养贴块法较酶解法简便经济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Ⅰ-postC)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Ⅱ/R)后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Ⅰ-postC对Ⅱ/R后肺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Ⅱ/R组、肠缺血后处理(Ⅱ-postC)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LⅠ-postC)组,以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建立小肠I/R模型,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系数判定组织水肿情况,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肺组织NF-κB p65和ICAM-1的表达。结果:(1)与Ⅱ/R组比较,Ⅱ-postC组和LⅠ-postC组PaO2升高而PaCO2降低(P0.05),肺系数减小(P0.01)且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2)Ⅱ-postC和LⅠ-postC均显著抑制Ⅱ/R所致的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降低肺组织MPO活性(P0.01),并下调肺组织NF-κB p65和ICAM-1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肠I/R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蜂胶水提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贴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用50、100和200 mg/L蜂胶水提液进行干预.细胞计数法检测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含量;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00 mg/L和200mg/L的蜂胶水提液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增加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蜂胶各浓度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而丙二醛含量降低,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蜂胶水提液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蜂胶水提液影响细胞增殖周期、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提高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蜂胶水提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胆固醇酯聚集的影响,探讨蜂胶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蜂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贴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制备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25、50和75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于12、24、36、48及60 h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选择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48 h作为制备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适宜条件.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模型组、50、100和200 mg/L蜂胶水提物干预组.对照组加正常培养基;模型组和蜂胶水提物干预组分别加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作用4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根据细胞蛋白定量,从中得出平滑肌细胞胆固醇酯含量.结果 采用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48 h,细胞内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50%,转变为泡沫细胞.模型组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50、100争200mg/L蜂胶水提物干预组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蜂胶水提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引起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胆固醇酯聚集,而转变为泡沫细胞,蜂胶水提物能够降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胆固醇酯聚集的程度,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可能是蜂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