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9年6月~2012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35例髌骨骨折合并对侧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30~65岁。患者均为一侧的单纯闭合新鲜髌骨骨折,伴有对侧髌股外侧高压症状。1.1.1骨折前双膝关节症状1钝痛:疼痛位置不易确定,髌股关节负荷过度的活动会使疼痛加重。开始时疼痛多为轻度、间歇性,以后逐渐加重且呈持续性;2活动障碍:包括关节僵硬、不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负重后股骨头内不同应力环境对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相关性。方法比格犬27只,2(4侧)只作为正常对照组,1只在液氮冷冻双侧股骨头造模后两周检测股骨头坏死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其余24只随机分组,建立不同应力环境的坏死股骨头模型,A组6只(12髋)高应力模型:建立双侧液氮冷冻股骨头坏死模型,并随机固定犬一侧前肢腕掌关节,增加在活动中后肢触地时间和地面反力的模型;B组6只(12髋)中等应力模型:建立双侧液氮冷冻的坏死股骨头,不固定肢体;C组12只(12髋)低应力模型:建立单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限制该侧后肢膝关节使其不能触地负重。所有试验动物均每天正常活动30分钟,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对股骨头行组织学观察、力学抗压强度及骨密度测定。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力学强度及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C组在坏死骨修复和成骨方面较A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都较同时期的A、C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坏死股骨头在修复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应力刺激后,股骨头的抗压强度、骨密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组织学观察也有明显的改善,适当的应力刺激有利于骨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康复训练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术后3、6、12个月时测定2组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Lysholm评分治疗3个月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情况术后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康复方法与中医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对于ACL保残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Endo-Button钛板结合高强缝线SMC结用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采用膝关节镜下高强缝线结合Endo-Button钛板固定术治疗的24例PCL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对早期、中期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unl or necro-si s fact or M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产生的机制。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组内服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次/d;对照组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3片/次,2次/d。2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入院第2、7、14天运用免疫度量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入院第2天,2组患者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2组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能抑制创伤后致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8~65岁。滑脱部位:L34例,L412例,L536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II度35例,III度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5~60个月,平均36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9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94.2%。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69岁,摔伤后致左膝肿痛伴功能障碍。X线片提示:左膝关节脱位、髁间嵴撕脱可能(见图1A)。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见图1B),1 d后来我院治疗。查体:左膝关节肿胀明显,皮肤无破损,浮髌试验+,关节屈伸0°~30°,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屈膝30°膝关节外旋试验(患侧-健侧10°),小腿外侧皮肤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足背伸无力,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可触及。临床诊  相似文献   
9.
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成为前交叉韧带断裂治疗的首选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早期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内固定器械维持,而良好的远期疗效主要取决于腱-骨隧道内获得稳定可靠的腱-骨界面愈合.腱-骨界面愈合过程可形成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正常前交叉韧带止点是典型的直接止点,以韧带与软骨的结合为特征,包括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和骨组织.纤维软骨和钙化纤维软骨之间有嗜碱性染色的潮线.间接止点即在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形成胶原纤维组织连接(Sharpey纤维),目前认为其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不如直接止点.因此,使腱-骨界面愈合止点更类似于正常止点是促进腱-骨界面愈合的目标.本文对近年非手术技术方法促进腱-骨界面愈合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53、NRP1和CD34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大肠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NRP1和CD34表达情况,测定微血管密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发现,NRP-1和p53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P<0.05),CD34阳性产物MVD值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粘膜组织相比,大肠癌组织中NRP1、CD3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NRP-1、p53、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