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女,20岁。1980年10月7日诊,住院号3881。患者妊娠已临月,两周前,无任何诱因,晨起突然感觉左眼视力模糊,随之即失明,当天下午右眼亦出现同样症状,我院门诊以“晚期妊娠中毒症并发双目失明”而收入住院。入院时主要症状:头昏痛,眩晕,目胀,双目失明,胸闷脘胀,轻度浮肿,小溲不利,血压160/130,尿常规:蛋白(+),白血球(+),五官科会诊检查“左侧眼底动脉出血”。经用硫酸镁、利血平、复方罗布麻等药治疗,症状稍得缓解,五天前分娩。产后血压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左某,女性,26岁。妊娠38周,患于1998-01-23入院。家属代诉:2周前孕妇偶感头痛,视物不清。在入院48h前烦躁不安,呕吐胃内容物:24h前大小便失禁;12h前病人意识逐渐转深,发病前无高血压病史。人院时检查:T36℃.P98次/min,R22次/min,BP24/12KPa,病人意识不清楚,处于昏迷状态,呕吐,双侧瞳孔左侧2mm,右侧4amm,不等大同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开放手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成本-效价,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寻求治疗效果最大化、降低成本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105例手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美唑、头孢地嗪5种抗菌药物治疗,对成本-效价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105例手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05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4株占70.48%,革兰阴性杆菌31株占29.52%,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分别占27.62%、13.33%、12.38%、6.67%和5.71%;头孢唑林组和头孢他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5.24%,高于其他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他啶组成本-效价为10.33,低于其他4组。结论开放手外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是治疗感染的敏感药物,成本-效价首选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2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供受区皮肤准备等。术后详细了解手术经过,特别强调该骨皮瓣血供观察与普通皮瓣观察的区别,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卧位适当,病室环境适宜,保持患者良好心情,后期加强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中仅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护士及时观察发现,汇报医生拆除部分缝线加强换药积极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11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未见皮肤溃疡、磨损等情况,拇指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依据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血运的特点开展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判断血管危象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而提高骨皮瓣移植成活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 (Multi-slice CTAngiography,简称MSCTA)是通过快速注人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区进行连续快速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将此技术应用于48例颈、脑血管成像,兹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发生的组织破溃和坏死[1].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大,卧床时间长,皮肤松弛弹性差,术前大多数又要行下肢骨牵引,使得患者局部受压、运动能力发生障碍等而成为发生压疮的易发人群.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我们对我院自2005年10月~2009年8月的5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加强了预防压疮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将医疗上常用的白蛋白制剂当作营养品使用,认为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一旦觉得自己体质虚弱、精神不振或有其他不适时,便要求医生为自己输注白蛋白。这不仅没有必要,还造成了宝贵的医药资源的浪费。反之,有人认为白蛋白可能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即使需要也不敢用,也大可不必。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 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结果 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升达98%以上.结论 病人、社会、政府、护士、医师、医院得到满意.  相似文献   
9.
钟建英  李莉  郭琴  周明霞 《西部医学》2012,24(9):1801-180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较干预前,自觉控制饮食提高8.7%,自觉监测血糖提高10.9%,按时服药提高13.3%,血糖控制优良患者达100%,并发症发生率为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观察组8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天。对照组70例给予静滴丹参或丹红注射液、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总有效观察组69例(84.15%),对照组48例(6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为13.72±6.82,对照组为17.98±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