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对31份胆囊炎、胆石病患者的胆囊粘膜、胆石的超微结构及其胆囊粘膜、胆石和胆汁的微量元素分别应用扫描电镜(SEM)及能量色散X 射线分析仪(EDAX)进行检测。两者检测结果提示胆囊粘膜的感染是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作者提出肝胆系统的“整合”和“自稳态”的功能失调是胆石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防治胆石形成宜采用“肝胆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21例脾虚证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及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发现胃粘膜与血浆 cAMP 在脾气虚证和脾虚气滞证间有显著差异;cAMP 在胃粘膜的正常组织与病灶组织间、正常人与脾虚证病人的血浆间均有显著的量变。因此认为环核苷酸的含量可反映脾虚证的部分本质,测定其含量有助于临床上判断病情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动态观察51例慢性胃病脾虚证患者血浆环核苷酸、~3H-TdR 淋巴细胞转化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变化。cAMP 在脾虚证演化中起主导作用;cAMP 与 cGMP 并无互为消长的关系,阴阳学说的现代概念应建立在整体条件下神经体液调节的正负反馈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把 cAMP 与 cGMP 作为这个学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于胆囊疾病利胆治疗疗效数据化评判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41例胆囊结石患者及1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用亮菌甲素治疗2周,治疗前后选用B超直方图进行胆囊内胆汁透声度测定。结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LEVEL及MAX,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B超直方图进行胆囊内胆汁透声度定量测定.能动态地观察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利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