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构建"循经移疮泄毒"治疗晚期癌肿方法的操作流程,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循足厥阴肝经在"膝关"腧穴下行部位实施移疮泄毒,采用ELECSYS电化学分光免疫法对移疮部位的渗出液和同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等进行检测,并与非肝经所对应脏腑晚期癌肿患者的循肝经移疮泄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晚期肝癌患者循肝经移疮泄毒的发疱液中检出高于血清浓度的癌胚抗原(CEA)等物质。结论:采用"循经移疮泄毒"法,有助于癌肿毒性物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循经移疮泄毒法治疗晚期癌肿的作用机理。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循足厥阴肝经在"膝关"腧穴下行部位,采用自制发泡中药,进行移疮泄毒。并对移疮部位的渗出液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等进行采用ELECSYS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结果:循经移疮部位的渗出液中癌胚抗原(CEA)浓度明显高于血清含量,泄毒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循经移疮泄毒法可作为治疗晚期癌肿的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局部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采用增量法考察流速对芒柄花素和芍药苷回收率的影响,结合实际操作,确定流速和取样间隔;利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研究流速、浓度、温度对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探讨反透析法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测定的可行性;将血液探针和脑探针分别植入大鼠颈静脉和脑纹状体,考察探针在10h内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探针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取样时间和取样体积,确定流速为1.5μL·min-1,取样时间间隔为20min;在相同流速和温度下,探针增量法回收率RR与减量法损失率RL近似相等,且探针回收率与药物浓度无关,说明可用反透析法进行体内回收率的测定;在大鼠体内微透析回收率考察中,血液和脑探针10h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探针相对回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所建立的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大鼠体内和脑局部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可作为同时研究芒柄花素,芍药苷探针体内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在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Embase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文献,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6篇,共计IgA肾病组1050例,对照组827例。TGFβ1-509C/TCT、TT、CT+TT与IgA肾病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0.94(0.76~1.16)、1.03(0.79~1.34)、0.99(0.81~1.22),Z=0.59、0.22、0.07,P=0.56、0.83、0.94。各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较稳定且无发表偏倚。结论: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补阳还五汤(BYHWT)中特异作用于神经元样PC12细胞的化学成分,为该复方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固相萃取、神经元样PC12细胞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富集补阳还五汤特异结合神经元样PC12的效应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PLC-MS/MS)鉴定特异结合成分,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进样量3μL,流速0.3 m L·min~(-1);质谱条件为雾化器压力和辅助气压力均为379.2 kPa,气帘气压力241.3 kPa,离子源温度500℃,喷雾电压-4.5 k V。结果:补阳还五汤特异结合神经元PC12细胞的化学成分可能为6-羟基山柰酚-3,6-二-O-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3,6,7-三-O-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苷。结论:6-羟基山柰酚-3,6-二-O-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3,6,7-三-O-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苷可特异结合神经元样PC12细胞,可能是补阳还五汤中发挥神经保护的效应成分。  相似文献   
6.
建立阿魏酸(FA)、川芎嗪(TMP)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校正方法,考察影响回收率的因素,为进一步的体内微透析试验提供依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透析液中FA,TMP的含量,分别计算探针的回收率;利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分别考察流速、浓度、温度对FA,TMP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并考察了探针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增量法和减量法在相同的条件下所测得的探针体外回收率近似相等;相同的条件下,FA,TMP探针体外回收率在流速为1~2.5μL·min-1均随着流速增加而降低,在25~42℃均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而在同一流速下,探针体外回收率与FA,TMP浓度均无关;此外,FA,TMP的探针回收率在4个浓度循环中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且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浓度差法的日内重复性良好。脑探针在大鼠体内8 h内的回收率可维持相对稳定,但不同的脑探针回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提示每次在体动物实验均需进行探针的回收率校正。微透析技术可用于FA,TMP的脑局部药代动力学研究,反透析法可作为体内同时研究FA,TMP探针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银  杜忠 《现代保健》2009,(17):94-95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760名新兵集训期间心理应激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应激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0名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行测评。结果集训前后新兵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中国新兵常模(P<0.01)。集训后新兵SCL-90中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明显低于集训前(P<0.01)。集训前,城市籍新兵SCL-90各因子中,除强迫症状外其余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农村籍新兵(P<0.01);集训后,城市籍新兵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阳性项目数因子分与农村籍新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集训前,大专文化程度新兵除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外,与高、初中文化程度新兵SCL-90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集训后,初中文化程度新兵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大专和高中文化新兵(P<0.05,P<0.01)。集训后,新兵SAS总分(22.35±4.05)和SDS总分(28.24±7.54)均明显低于集训前(P<0.01)。结论集训有利于改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兵源来源及文化程度对新兵的心理应激状态有一定影响,要特别关注有敌对和偏执趋向新兵的心理状态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A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有关联,为探讨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309名汉族人(200名正常人和109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人ABCA1基因R219K多态位点K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HTG组分别为0.472与0.436;HTG组和对照组R219K位点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HTG组KK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均较相应组RR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升高[(1.48±0.45)mmol/Lvs(1.27±0.29)mmol/L,P<0.05;(1.07±0.30)mmol/Lvs(0.87±0.19)mmol/L,P<0.05];对照组RK型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RR型携带者显著降低[(1.22±0.37)mmol/Lvs(1.41±0.84)mmol/L,P<0.05],HTG组血清甘油三酯在RR、RK、KK型之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3.82±2.02)mmol/Lvs(3.42±1.67)mmol/Lvs(3.33±1.43)mmol/L,P>0.05];HTG组K等位基因携带者(RK或KK型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HDL-C比值均较RR型携带者显著降低(KKvsRKvsRR4.82±1.28vs5.42±1.62vs6.33±1.70,P<0.05)。结论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不仅与中国成都地区正常汉族人血清HDL-C、甘油三酯含量有关,而且还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HDL-C水平、TC/HDL-C比值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有关联,为探讨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汉族214名正常人及135例HTG患者CETP基因Taq IB和-629C/A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人CETP基因Taq IB多态位点B2等位基因频率为0.418,-629C/A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479。HTG组和对照组Taq IB位点和-629C/A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82 vs 0.418,P〉0.05;0.489 vs 0.479,P〉0.05)。两位点连锁关系分析提示其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D'=0.881)。对照组Taq IB位点B2B2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B1B1携带者高(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较B1B2者显著降低,按性别划分为亚组后,差异仅在对照组男性存在(P〈0.05);对照组-629C/A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AC基因型者显著降低(P〈0.01),而载脂蛋白AⅡ则显著升高(P〈0.05)。两位点联合基因型的分析显示,对照组B2B2CC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较B1B1CC型者显著升高(P〈0.05),B2B2CC型者与B1B1CC型者比较,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CETP基因Taq IB多态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有一定关联,-629C/A多态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Ⅱ有一定关联,但未见这些位点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