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9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797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783篇
口腔科学   155篇
临床医学   2098篇
内科学   1606篇
皮肤病学   126篇
神经病学   526篇
特种医学   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11篇
综合类   3484篇
预防医学   1415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556篇
  21篇
中国医学   1253篇
肿瘤学   286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63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86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706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501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复合物 (thyroglobulin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Tg-CIC) 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 含量检测,探讨 Tg-CIC 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以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收集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 187 例,每例血清标本分为两组 ( 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 ),采用免疫复合物解离专利技术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 Tg-CIC 进行分离、解离,通过检测 Tg-CIC 解离后的 Tg-Ab 含量来间接反映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Tg-CIC 水平,按照不同的甲状腺疾病进行分组并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结果 不同甲状腺患者血清中 Tg-CIC 总阳性率达 92.51%,不同甲状腺疾病血清中 Tg-CIC 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917, P>0.05)。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间血清游离 Tg-Ab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3.882, P>0.05),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间血清 CIC 中 Tg-Ab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5842, P>0.05)。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游离 Tg-Ab 的含量与血清 CIC 中的 Tg-Ab 含量呈正相关 (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清游离 Tg-Ab 的含量与血清 CIC 中的Tg-Ab 含量不相关 (P>0.05)。结论 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大部分可检出 Tg-CIC,与疾病类型无关。而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游离 Tg-Ab 含量与血清 CIC 中 Tg-Ab 含量存在相关性,为我们进一步了解 Tg-CIC 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毒性(OIPN)的临床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OIPN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113例OIPN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与甲钴胺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28 d,观察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奥沙利铂levitll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中医症候量表评分、FACE-C生命质量、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NGF)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分级治疗组0级13例,1级21例;对照组0级5例,1级16例;两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利铂levitll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两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GF、FACE-C生命质量、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OIPN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2003—08-2004—04对66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促排卵周期地塞米松促卵泡破裂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促排卵周期中地塞米松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作用。对LUFS者连续两个周期服药监测,并与非服药者对比,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我们对一次性手术器械进行集中有效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次性手术器械的管理要求确保消毒质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准确按所需规格型号领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领取器械进行有效管理,防止遗失、漏帐;完善术后服务,每位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都有记录可查,为术后复查及后续治疗提供帮助。2管理措施2.1统一领取由手术室统一从医院一次性材料办公室领取,定期对一次性手术器械进行抽样检测,杜绝医生私自带器械使用。2.2凭条领取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登记领物条领取,领物需注明科室、姓名、手术名称、规格…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2/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5年内死亡,在美国血透患者年死亡率高达24%,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体重指数等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最近许多研究提示,ESRD患者超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不完全与传统的危险因子相关。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为高体重指数、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的患者反而具有更好的生存优势,有学者将ESRD患者这种特殊表现称为“逆流行病学”(reverse epidemiology)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