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1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554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744篇
口腔科学   162篇
临床医学   2250篇
内科学   1005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578篇
特种医学   5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57篇
综合类   3949篇
预防医学   1536篇
眼科学   223篇
药学   1712篇
  13篇
中国医学   1402篇
肿瘤学   32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24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8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每年发病100万,死亡5.4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结核病这一古老疾病的研究与时俱进,目前不能再把结核病局限为单一病种对待,对结核病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12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5个证型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各两组间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组的Hcy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Hcy水平最高的是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结论:高Hcy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辨证分型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最具特异性,临床辨证施治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方证关系是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方证相应学说是方证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在包括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对运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小柴胡汤方证的理解,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