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鼻黏膜炎性病变,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其发病过程中所包括的免疫细胞受到了不同的基因组的调控作用。现已有研究论证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参与到免疫细胞的表达中,对很多免疫反应都有调节作用,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关于Tim-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其综述却是匮乏的,希望该文章,希望能丰富AR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并且为其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肺癌作为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肺癌主要以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肺癌的进展,但仍存在存活率低、生活质量差等问题。自噬是一种复杂的胞内自我降解机制,自噬的启动与自噬相关基因蛋白及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合理地调控信号通路可以干预细胞自噬导致肺癌细胞死亡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近年来,中医药调控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抗肺癌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调控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抗肺癌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声带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慢性喉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声带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31例在纤维喉镜监控下经环甲膜处皮肤穿刺、声带内多点注射适量曲安奈德,并辅于传统方法治疗。如无效,1个月后重复处理。同期30例传统法治疗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96.8%(30/31),对照组中总有效率63.3%(19/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声带内注射曲安奈德是治疗慢性喉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肿物切除与腮腺部分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行腮腺良性肿物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和对照组(行单纯肿物切除术),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唾液功能、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唾液功能的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两组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重度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结论:对于良性腮腺肿瘤,腮腺部分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与单纯肿物切除无明显差别,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鼻中隔支架的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术与传统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鼻中隔偏曲160例的临床资料, 按病变部位及类型相似、年龄相差≤5岁, 1:1配对。随访12个月以上,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术后疼痛、活瓣性鼻塞及原鼻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80例患者,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0~60(37.48±10.78)min, 对照组为20~55(34.66±10.86)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4, P >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15(9.38±3.02)mL, 对照组为5~20(11.59±4.71)mL, 研究组少于对照组(t;=-3.536, P < 0.01);两组术后疼痛以中等疼痛为主, 第1天最重, 研究组为2~6(4.59±0.82)分, 对照组为3~7 (4.95±0.86)分(t=-2.733, P < 0.01);第2天研究组为1~5(2.93±0.65)分, 对照组为2~5 (3.43±0.71)分(t=-4.649, P < 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开始症状趋于平缓, 研究组为1~2(1.55±0.50)分, 对照组为1~3(1.69±0.52)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7, P > 0.05)。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有1例鼻中隔血肿(1/80), 对照组出现5例(χ2=1.558 4, 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无术后活瓣性鼻塞, 对照组随访中出现6例(6/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 P < 0.05);研究组鼻塞症状均消失, 对照组随访中发现轻度鼻塞6例(6/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 P < 0.05)。结论 与传统黏膜下切除术相比, 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术未明显延长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较少, 术后疼痛较轻, 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中由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损伤-修复过程反复发生,进而引起气管结构重建、胶原含量增加以及瘢痕形成,也是慢阻肺气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此外,该病的发生与吸烟、职业粉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置水囊内扩张复位固定法治疗凹陷性、多发性鼻窦骨折的效果.方法25例、31侧鼻窦骨折患者于内窥镜辅助下经中/下鼻道造口径路内置水囊内扩张复位固定法术,经影像学检查对比评价手术前后的疗效.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前伴有的其它异常临床表现消失,影像学检查示恢复正常.结论内窥镜辅助内置水囊内扩张复位固定术治疗鼻窦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归属于中医学“肺积”“积聚”范畴,病机为肺络气郁痰瘀。基于中医学对肺结节的认识,深入探析毒邪与肺络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结癌转化”是一个不断蓄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由气络病变向血络病变转化的过程。“结癌转化”以肺络气滞为先,痰、湿、瘀蓄积肺络,发为肺积,病久入血络,酿生癌毒,相互胶结,阻络损络。其中,邪气蓄积是毒邪内生的前提,毒邪是始动因素,毒损是关键环节,毒损肺络是“结癌转化”的病理状态,“气郁痰瘀互结,酿生癌毒”是“结癌转化”的核心病机。治疗上未病先防:形神相俱则结无以成;已病防传:解毒通络则结无以传,并佐以消痰解毒、化湿解毒、祛瘀解毒。为中医药防治肺结节以及有效延缓甚至阻断肺“结癌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0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采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下于尖牙窝和(或)下鼻道穿刺,进入上颌窦将病灶清除;B组90例,行柯陆氏手术或于内窥镜下行柯陆氏手术.结果 A组治愈78例(86.7%),B组治愈55例(6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2,P<0.05);且A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较B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提供另一个进路方式;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激素联合鼻腔冲洗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鼻内激素联合鼻腔冲洗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的常规鼻内激素治疗,不行鼻腔冲洗。比较两组患儿用药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且其鼻塞、流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激素联合鼻腔冲洗相较于常规鼻内激素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明显,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良好,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