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直接灸治疗巨型鸡眼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眼为局限性的表皮角质增生过度而形成的圆锥形角化性损害。发生此病是因局部机械性摩擦、压迫或由于局部畸形骨刺等所致。笔者以直接灸治疗巨型鸡眼(母鸡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6—31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机单盲的方法观察针药并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与针药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组在治疗前后差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综合改善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分析SCI源论文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通过Pub Med数据库检索近5年偏头痛的SCI源论文,分析其中的临床治疗类论文(即RCT类论文),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分析。结果:①SCI源论文中假针刺组的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随意性;②SCI源论文中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有客观指标进行评估;③针刺的安全性及紧急治疗需要列入考虑。结论:针刺治疗对照组的设置仍需进一步的考量与完善。客观评价指标的出现是一大进步,但检查指标还需要更多的试验甚至多中心的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1月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13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电针组予针刺风池、率谷、头维、太阳,药物组予口服氟桂利嗪,分别治疗3个月,以每月偏头痛发作次数与基线比减少50%以上的患者比例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评价指标,在治疗第1、2、3、6个月观察两组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时,电针组有效率达69%,药物组为31%,在3个月时电针组有效率达82%,而药物组为5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1);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且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起效快、安全,总疗效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肢体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治疗前后差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的综合改善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金海鹏  李相良  王永  叶清景  莫映楠 《新中医》2021,53(11):136-140
目的:观察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CD)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并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从脑白质纤维束结构与密度的改变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8例CD所致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给予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并在每侧的夹廉泉及天容旁连接电针;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患侧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侧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大脑脚、脑桥束、皮质核束FA值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患侧脑区上述6项F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可改善CD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相关脑区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及密度改变增强了其神经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这些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调神疏肝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