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凌芝  马静  史艳平 《陕西中医》2003,24(6):F003-F003
中气下陷是祖国医学在分析、诊断疾病时常常可见到的一种病因和病机 ,是指脾气亏虚 ,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侯。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或久泻久痢 ,或劳累过度所致。其临床表现是脘腹重坠作胀 ,食入益甚 ,或便意频数 ,肛门坠重 ;或久痢不止 ,甚或脱肛 ;或子宫下垂 ;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乏力 ,肢体倦怠 ,声低懒言 ,头晕目眩 ,舌淡苔白脉弱。它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诊断要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不足 ,运化失健 ,内脏得不到精微的营养 ,日久可使脏器虚衰 ,升举无力而下垂 ,故而表现出上述诸多症候。对于中气下陷证 ,治以…  相似文献   
2.
升清降浊法在耳鼻喉科临床应用广泛,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脾主升清,胃主和降.升清降浊的基础当从脾胃出发.耳、鼻、咽喉皆属清空之窍,依靠清阳之气濡养,清阳既升,浊阴亦降,官窍才能正常通利.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当从脾胃论治,培养后天之本,在辨病和辨证的基础上,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耳鸣耳聋则补中益气,盈其耳窍;咽炎喉炎则补益脾气,水至金充;鼻炎口疮则健脾通窍,化浊清道.另外,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可适当添加升提之品引药上行,以助药力.  相似文献   
3.
史艳平  王少波  荣培红  惠博 《陕西中医》2014,(11):1542-1543
目的:介绍杨震教授治疗郁病的经验。方法:跟师临床学习,总结其所长。结论:杨震认为,郁病为相火上炎,脾气虚弱,心气被扰,心神失养,阳气被郁,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5.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20例鼻腔鼻窦疾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鼻内镜手术,用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术中常规监测HR、BP、Sp02、ETC02。结果:120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19例患者术中血压用硝酸甘油控制良好,1例用硝酸甘油控制无效,改用硝普钠后,血压控制到预期目标。所有患者术毕均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合并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类中药配伍合用脑脉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设治疗组32例服用补肾活血汤(制首乌、枸杞、熟地、鹿角胶、山药、川芎等)合用脑脉泰胶囊;对照组32例,服用银杏叶胶囊,均治疗两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84.44%,明显优于对照组65.63%。结论补肾活血汤合用脑脉泰胶囊能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治疗剂量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小儿肝脏处于发育之中,故而对药物代谢较差,更容易出现DILI。近年来,随着用药种类日益增多,DILI发病率不断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计算,DILI已成为全球第五位死亡原因~([2])。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现今已有1100余种以上的药物可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3])。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杨震教授为全国名中医,全  相似文献   
9.
姚希梅  郭焕利  史艳平 《陕西中医》2011,32(10):1324-1325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气组方的童宝乐治疗小儿免疫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处于缓解时期用童宝乐片(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2.6%。结论:运用健脾,益气法提高患儿呼吸道免疫功能,使反复呼吸道感染得以痊愈。  相似文献   
10.
耳鼻喉的多种疾病均可表现出血证特征,分型辨证又可出现血热、血寒、血瘀、血虚等多种证候,临床从血论治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