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血浆中胆固醇水平过高而导致的疾病及其并发症越来越多,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本文阐述了胆固醇的理化性质及生理作用,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和一些较为有效、实用的治疗方法。以期对人们了解、预防并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HPLC-DAD方法,对气血双补酊剂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和10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来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优化提取、分离和分析条件,采用Merck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波长203 nm。结果:通过分析10批样品指纹图谱,确立了32个共有峰作为特征峰来进行评价,10批样品相似度高,10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结果稳定可靠。结论:该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结合色谱指纹图谱分析,具有实际应用,可以全面对气血双补酊剂进行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NF-κB p65亚基结合肽与p65间相互作用的亲和常数,以及其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技术分析NF-κBp65亚基结合肽与p65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同时应用竞争性ELISA鉴定结合多肽对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结果生物传感器技术分析结果表明5条p65结合肽均能与p65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亲和常数分别为GST-BPT1:2.67×10-7mol/L、GST-BPT2:9.02×10-6mol/L、GST-BPT3:1.07×10-6mol/L、GST-BPT4:8.03×10-6mol/L、GST-BPT5:9.83×10-7mol/L.竞争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5条p65结合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与其顺式作用元件κB基序的结合,且这种抑制效应随多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的5条p65结合多肽与p65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且5条结合肽对NF-κBDNA结合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由此提示以这些多肽为先导物设计和开发靶向NF-κB的抗炎多肽药物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应用了PBL教学法。结果表明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搞好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从实验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更新实验内容,加强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综合运用PBL教学法、学生上讲台、进行设计实验、开放实验室等多种模式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身心健康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存在起效缓慢、副作用大等局限性。神经肽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参与了应激反应、睡眠、情绪等过程。近年来,神经肽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以神经肽作为分子靶点已经成为抗抑郁药研发的新方向。神经肽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分布于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脑区,参与焦虑行为的调节。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肽TFF3的抗抑郁作用,以期为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和开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大鼠强迫游泳实验是经典的行为绝望模型,因其简单、快速、敏感,经常被用于抗抑郁药物的快速筛选。在强迫游泳实验中,单次给予TFF3能显著降低大鼠不动时间,而不影响大鼠自发活动。慢性轻度应激通过长期给予动物厌恶的、不可预见的应激,比较真实的模拟了人类抑郁症的环境因素,使动物表现出与抑郁症患者相似的行为变化,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抑郁症模型之一。我们采用连续给予21 d应激,通过糖水偏爱来检测动物的快感缺失以及TFF3的抗抑郁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动物蔗糖偏爱度降低,单次给予TFF3可逆转上述抑郁样行为,提示TFF3在这一模型上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样作用。此外,单次给予TFF3能显著增加基底外侧杏仁核(BLA)脑区的c-Fos表达,但对CeAc-FOS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最后,BLA微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显著抑制TFF3的抗抑郁作用,表现为LY294002能逆转强迫游泳中TFF3给药大鼠不动时间的降低,LY294002给药本身不改变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TFF3不改变大鼠的攀爬时间,而LY294002给药本身也不显著改变大鼠攀爬时间。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神经肽TFF3具有抗抑郁作用,BLA脑区PI3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TFF3的抗抑郁作用。本研究的开展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和开发以神经肽TFF3为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哺乳期母源应激对子代小鼠青春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哺乳期母鼠随机分为应激组、分离组、对照组,小鼠出生7d后,应激组母鼠每天进行5min的冷水游泳应激,持续14d,采用强迫游泳、悬尾实验、自发活动等方法对子代小鼠青春期(35d)体质量、神经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哺乳期母源慢性应激显著增加青春期子代小鼠对应激的易感性,表现为对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的显著增加[雌性:应激组、分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9±6)s,(138±9)S和(96±9)S;雄性:3组分别为(139±9)s,(112±9)S和(96±9)s]和悬尾测试中小鼠不动时间的增加[雌性:应激组、分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7±8)s,(123±8)S和(98±6)S;雄性:3组分别为(141±7)s,(105±5)s和(92±6)s];同时发现应激易感性的改变存在性别差异,雌性个体对哺乳期母源慢性应激更加敏感。结论哺乳期母源应激可能是子代青春期抑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青春期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兼顾生物化学学科特点、学校定位及学生基本素质,坚持“三个结合”,即留学回国教师和年轻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探索一种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作用,注重课外拓展学习和教学信息再反馈,以期为推进生物化学乃至生命科学相关课程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肽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对可卡因诱导的大鼠奖赏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可卡因组、可卡因+TFF3(0.01 mg/kg)组、可卡因+TFF3(0.1 mg/kg)组、可卡因+TFF3(0.5 mg/kg)组和TFF3(0.1 mg/kg)组六组(n=7~9),TFF3/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30 min后给予可卡因(10 mg/kg)腹腔注射,记录可卡因给药后1h内大鼠自发活动情况.自发活动测试后立即断头取脑,分离伏隔核脑区(n=4~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伏隔核脑区神经递质(多巴胺及其代谢物二羟苯乙酸)含量;另有21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TFF3处理组,经2d生理盐水、可卡因交替训练建立条件位置偏爱(CPP)模型,TFF3(0.1 mg/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30 min后给予可卡因(5 mg/kg)腹腔注射TFF3,观察其对可卡因CPP评分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TFF3(0.1 mg/kg)可增强可卡因诱导的奖赏行为,表现为TFF3显著增加可卡因诱导的大鼠自发活性变化[对照组、可卡因组、可卡因+TFF3(0.01 mg/kg)和TFF3(0.1 mg/kg)组大鼠1h内运动总路程分别为:(180±41)cm,(359±53)cm,(590±75)cm,(153±27)cm];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显示,TFF3(0.1 mg/kg)能显著增强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训练后偏爱值分别为:(98±18)s,(187±24)s];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TFF3能显著增加由可卡因诱导的大鼠伏隔核多巴胺变化[对照组、可卡因组、可卡因+TFF3(0.1 mg/kg)和TFF3(0.1 mg/kg)组分别为:(0.65±0.1)ng/ml,(1.24±0.14)ng/ml,(1.75±0.23) ng/ml,(0.74±0.21) ng/ml].结论 神经肽TFF3能够调节可卡因诱导的奖赏行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其影响伏隔核脑区多巴胺含量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PBL理论及其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目前PBL已经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