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临床研究纤维乳管镜及癌胚抗原在乳头溢液中的的应用。方法选取53例有单侧乳头溢液的女性患者,均未接受术前治疗。所有的患者行乳管镜检查,若未探查见明显肿物,行保守治疗,若探查见肿物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乳腺癌组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比较单纯的乳头溢液CEA的测定、乳管镜、乳头溢液CEA测定与乳管镜联合应用的准确率。结果单纯的乳头溢液CEA检测、乳管镜检查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两者综合使用诊断率可达100%。乳头溢液CEA的测定在导管内无肿物、良性肿物、恶性肿物的数值不同。结论乳头溢液CEA检测联合乳管镜检查可使诊断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度拉糖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规治疗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T2DM合并体质量超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度拉糖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FC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度拉糖肽应用于T2DM常规治疗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乳腺X线引导下行导丝穿刺定位切除乳腺钙化灶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乳腺病患者,临床触诊阴性、彩超阴性但乳腺X线摄片发现异常表现的钙化病灶,术前行乳腺X线导丝穿刺定位,术中病灶切除活检,确定病灶的病理类型。结果 63例异常钙化灶病例中,浸润性乳腺癌11例(17.5%)、乳腺导管原位癌6例(9.5%)、不典型增生13例(20.6%)、乳腺纤维腺瘤28例(44.4%)、其他良性病变5例(7.9%)。并且病理结果与钙化灶的形态与分布特点具有相关性,表现为不定形、不均质、成簇分布或线样分支状的钙化灶提示恶性程度高,需要临床进一步活检或者手术治疗。结论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穿刺定位切除钙化灶具有组织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乳管镜( FDS)术中辅助定位下行病变乳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58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资料,对乳管镜下发现肿瘤者均要求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比较术中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的病变乳管切除术和传统的乳头溢液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定位组在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02)。 FDS定位组的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24), FDS定位组的术后乳房外形恢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01)。结论术中乳管镜辅助定位下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可以精确地找到病变位置,明确发病原因,且手术切除范围小,病理检出率高,疤痕小,术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困扰女性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发病年龄正趋向年轻化,其发展与危害不容忽视.大多数乳腺疾病需要外科手术处理,要求乳腺外科医生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手术技巧,还需要有挑剔的审美观.手术后不仅要不影响乳腺的功能,还应以美学的标准原则保持乳房作为性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以达到术后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讨甲状腺癌多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行甲状腺结节细针活检且病理回报为不确定结节的患者186例,共检测出不确定结节201个。利用QPCR技术分别检测BRAF、KRAS、HRAS、NRAS、TERT、NTRK、RET/PTC、PAX8/PPARγ共8个基因位点,观察检测成功率、多基因检测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及多基因检测、BARF单基因检测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性质不明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多基因检测总体成功率为92.54%,失败率7.46%;201个甲状腺结节中基因突变77个,占比41.40%,BRAF突变35个(45.45%),RAS突变20个(25.97%),TERT突变7个(9.09%),NTRK突变5个(6.49%),RET/PTC 6个(7.79%)、PAX8/PPARγ4个(5.19%)。多基因检测的诊断灵敏度92.1%,准确率92.68%,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多基因检测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其诊断价值较单基因BRAF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更高。对性质不明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多基因检测可有效提升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减少漏诊率,临床操作成功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