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方治疗排尿性昏厥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晋生 《四川中医》2003,21(1):47-47
排尿性昏厥常发作于青壮年,醒后多如常人,勿需特殊治疗,但对反复发作者,可根据医圣张仲景对有关疾病的论述,结合患者之体质,予以辩治,及时解除患者身心之苦。治验中寒饮上蒙清窍者,以利水渗湿、温阳开窍为法,投五苓散加菖蒲取效;阴亏痰(湿)热蒙窍者,则以清热除湿、益阴生津,佐以祛痰开窍法,用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治疗;阳虚血亏、清窍失养者,循温通心阳、健脾养血之法,拟灸甘划汤加减收功。  相似文献   
2.
生白术通便作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白术,苦甘温,专人脾胃二经。功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近年来又广泛用于治疗便秘,效者居多,不效者亦不乏其例,为了能充分发挥其通便功能,掌握其适应证,现将作用机理探讨如下,以供同仁临床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及铅丹组成,具有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并行、和解肝胆、镇惊安神之功。原方用于主治三阳并病、阴阳错杂之胸胁满闷、烦躁谵语、惊惕不安、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等病症。近代医家用本方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每获良效。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消化系疾病,收效亦著,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南晋生 《四川中医》2004,22(5):11-11
顽固性鼻窦炎病程较长,证候兼夹,病机复合,采用常法难以奏效。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本病病机的认识、治法方药和辨治体会。  相似文献   
5.
畅达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小柴胡汤之煎法,原书强调去滓再煎,但后世医家多不遵其原说,包括现行全国高中等《方剂学》教材,亦明确指出,小柴胡汤的现代用法为: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此与仲景本意相悖,致使方药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临床疗效。 方药的制遣及煎服法是由病证而决定的。《伤寒论》98条谓:“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相似文献   
7.
银花,性味甘寒,主入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功著,在治疗外感风热及温热病时向来被医家所重,故正确阐明银花在方剂中的作用,对理解和应用方剂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如银翘散、新加香薷饮等,近代方书如现行高校《方剂学》教材均解释为“辛凉透邪”,笔者认为此说法和药性不符,现以银翘散为例,与同道商榷。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由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  相似文献   
8.
南晋生 《四川中医》2009,27(3):37-38
用药安全是历代医家永恒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仲景用药规律的探析,充分展现了仲景临床用药“最大疗效化和最小不良反应”的具体做法,以冀现代医者领悟效法。  相似文献   
9.
10.
《伤寒杂病论》瘀热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晋生 《四川中医》1999,17(7):16-17
“瘀热”为临床常见之证,但历代医家论述较少,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却详尽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为后世医家研究和治疗瘀热之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探述如下。1表热随经侵血,博结阻于少腹仲景对太阳病不解,表热随经入腑,与血相结少腹(后人称蓄血证)者,采用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之法,但治分缓急轻重。若蓄血尚轻但发病较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予以桃核承气汤。如《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以桃仁破血祛瘀,大黄下瘀泄热,合用而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