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核酸检测结果,了解该型病毒在儿童中传播的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8日至2022年3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19例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患儿上呼吸道及粪便标本中可读框1ab(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以循环阈值(Ct)来评估病毒载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临床分型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的差异。结果 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16.37±6.42)、(15.37±7.66)和(7.94±4.33)d。≤3岁组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长于>3岁组患儿(均P<0.05)。女童鼻咽拭子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男童(P<0.05)。轻型患儿粪便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普通型患儿(P<0.05)。结论新冠病毒在≤3岁儿童呼吸道中的排毒时间较>3岁儿童更长,女童上呼吸道的新冠病毒载量较男童更高,传播病毒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21例以肝损为主豆状核变性,进一步提高原因不明肝病和肝豆状核变性诊治工作,方法:收集我院近8年来21例以肝损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对其临床和实验检查改变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以肝损为主肝豆状核变性以下特点: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主要在5-15岁发病,近90%,小于5岁及15岁以上少见,肝损害中硬化占80%以上,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程度的肝外脏器受损,如贫血占80.9%,椎体外系症状占61.928.6%,有家族史,角膜K-F环,血清铜,铜兰蛋白,铜氧化酶,尿铜测守等均有重要诊断,鉴别意义。结论:对原因不明肝病,特别是小儿肝病,只要提高对本氧化酶,根据临床特征和实验检查,诊断该病并无困难,必要时可作肝活检进一步防止误羝,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总结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时肝肾功能、血脂、肌酶、电解质、B型脑利钠肽前体(BNP)、肌钙蛋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轻型12例(12.96%),普通型74例(76.85%),重型11例(10.19%);有武汉旅游居住史或者接触过武汉人35例(36.08%)、发病前2周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62例(63.91%);发热71例(73.20%)、咳嗽57例(53.3%)、咳痰22(22.68%)、乏力22例(22.68%);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15例(15.46%)、单侧肺炎20例(20.62%)、双侧肺炎62(63.92%);年龄、白蛋白(Albumin, ALB)、TG、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SSA)、血钠和胸部CT表现在临床分型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TG、胸部CT与诊断分型成正相关;ALB与诊断分型成负相关。结论:本文收集病例以疫区输入型为主,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TG升高、血钠降低、SSA升高、ALB降低、胸部CT呈现磨玻璃影改变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年龄、TG、胸部CT与诊断分型成正相关性;ALB与诊断分型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宫内新生儿HBV感染主要与孕妇血清内HBV DNA的高载量有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替比夫定进行HBV母婴阻断取得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主要观察替比夫定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分娩后停药时间对母亲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求临床最佳停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重症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妊娠期急性重症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母婴预后.结果 平均孕周35周,分娩21例新生儿(4例双胎),胎儿窘迫8例,死胎2例,新生儿死亡1例.17例患者分娩后均出现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12/17(70.6%),肝肾衰竭9/17(52.9%)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重,应早期识别和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和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可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分娩后不同停药时间对妊娠妇女的影响,寻求最佳停药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门诊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1,ALT、AST正常的孕妇120例,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1,再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分娩后停药,B组30例分娩后4周停药,C组30例分娩后6周停药,对照组D组30例不用药。4组均于孕26~28周和分娩前检测ALT,AST,HBV-M,HBV-DNA定量。A,B,C组停药后(D组为产后)1月、3月、6月检测产妇ALT,AST,HBV-M,HBV-DNA。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即检测静脉血HBV-M,HBV-DNA定量,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g,乙肝疫苗0,1,6方案接种。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HBV-DNA定量在分娩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检测ALT、AST的总体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停药后1月HBV-DNA定量均回复至治疗前水平,HBsAg均>250 IU.mL?1,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74%(6/89)和31%(9/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用于妊娠晚期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安全有效,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的孕妇分娩后即可停药,停药后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及HBV-DNA定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PCR检测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结果 PCR检测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7.69%、50.00%、61.29%、52.38%和5.00%,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低于其他肝病(P<0.005).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CR灵敏度为46.51%,特异性为73.95%,总有效率66.67%.结论 PCR对纳米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9.
蘑菇为伞菌科,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萨 Agaricus bisporas(Range)sing 的子实体,原为野生,近年来国内已广为栽培。蘑菇,主要用为食品,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目植物的医用价值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如防治肿瘤、降压、防治肝炎及白细胞减少症,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有的已取得一定的结果。例如上海益民食品厂,用蘑菇煮汤制成“711”片剂或糖浆,经过532例的临  相似文献   
10.
蘑菇予煮水是制造蘑菇罐头时在蘑菇中加入含万分之七的柠檬酸水,于100℃煮沸10分钟后弃去的汤汁。我们将予煮水通过强酸型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氨水洗脱、浓缩、精制得白色粉末。在用氨水洗脱前,通过树脂柱流出的水溶液,经浓缩、精制亦可得白色结晶。上述二种物质,前者经纸层析及 KLA-5型氨基酸分析仪鉴定为多种氨基酸,产率为1.5‰(w/v);后者为甘露醇,产率为3~5‰。初步证明氨基酸为亮、缬、脯、丙、谷、甘、组、赖、氨、门冬、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