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UPLC-Q-TOF-MS法,对大青龙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利用Peakview分析软件,对比对照品图谱,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推断大青龙汤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分析和表征出96个化合物,其中,26个来自麻黄(主要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9个来自桂枝(主要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火麻仁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寻找炮制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火麻仁生品与炮制品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利用内标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对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和配对t检验分析,结合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值和P值,筛选出显著性差异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从火麻仁生品挥发油中鉴定出40种成分,从火麻仁炮制品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筛选得到11个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其中正己醛、2-戊基呋喃、茴香脑、反,反-2,4-癸二烯醛的含量在炮制后增加,β-榄香烯、α-法呢烯、Δ-杜松烯、芳姜黄酮、植酮、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的含量在炮制后降低。[结论] 火麻仁炮制后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为火麻仁炮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火麻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立  杨硕  马维阳  刘华石  乔晓溪  张文君 《中草药》2015,46(8):1145-1150
目的 综合利用固体分散体、泡腾技术制备水飞蓟宾(SLB)控释制剂,并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将药物体外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SLB控释制剂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采用相似因子(f2)法考察所制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结果 SLB控释片片芯以SLB-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1:2)为主药,以酒石酸和碳酸氢钠为泡腾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阻滞剂;包衣处方中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聚乙二醇400为致孔剂,所制控释片以零级速率释药.释放机制研究中,致孔剂、阻滞剂和泡腾剂对药物释放行为有显著影响,溶出仪转速及释放介质pH值对药物释放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 SLB控释制剂制备工艺简单,12 h内呈现零级释放(r> 0.996 5).  相似文献   
4.
王立  刘华石  张文君  梁爽 《药学研究》2017,36(2):108-110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常用于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的包衣方法 和包衣材料进行了论述.通过合理的选择包衣方法 和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缓控释制剂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呼吸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利用呼吸机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率、血压情况有明显改善,PaO2、PaCO2情况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平均动脉压(SBP)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血氧饱和度(SaO2)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以槐角苷为原料制备染料木素的工艺。方法:选用乙醇-盐酸作为水解体系,考察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乙醇浓度对槐角苷水解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经响应面试验优选酸水解工艺,并进行减压浓缩沉淀。结果:乙醇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槐角苷水解率影响较大,料液比对于槐角苷水解率影响相对较小,最优酸解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9.58%,料液比为1∶40.1,盐酸用量为溶液体积的10%,反应温度为89.16℃,反应时间为3.1 h,槐角苷水解率为99.97%与预测值接近,通过减压浓缩和精制得到纯度为98%的染料木素。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2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感染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感染率、平均住ICU时间明显降低.结论 EN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以溶栓后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4分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恶化组(n=21)和未恶化组(n=6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NLR、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hs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恶化组NLR、hs-CRP水平均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hs-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12、0.870,联合检测的AUC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NLR、hs-CRP水平能够预测AIS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相溶解度及分子模拟对染料木素二元与三元包合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优选染料木素包合物的种类。通过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确定三元包合物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对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与二元包合物相比溶解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研究表明,以处方染料木素与HP-β-CD物质的量比(1∶1.8),加入染料木素-HP-β-CD总质量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通过酸碱位移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染料木素的溶解度可达8.8 mg/mL,溶出度为93%;体外抗癌活性实验表明,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能明显增强染料木素对MCF-7细胞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优选工艺为酸碱位移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能明显提高染料木素的溶解性,并显著增强染料木素对MCF-7细胞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