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改变的影响。方法  30只 (6 0眼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0只 (2 0眼 )、模型对照组10只 (2 0眼 )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10只 (2 0眼 )。造模后取视网膜组织 ,分离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用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还原性辅酶Ⅰ (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新西兰兔缺血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有所损伤 ,表现为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较假手术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亦有明显下降。银杏叶提取物组动物的这种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新西兰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明显受损 ,而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视网膜组织及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 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休克复苏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 克复苏动物模型分别于休克复苏后3h活杀动物,采集血样及视网膜组织测定NOS及NO的活性和含量并观察视网膜组 织学改变。结果 休克复苏组复苏后3h视网膜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升高(P<0.01)。牛磺酸治疗组NOS活性及 NO含量同对照相比无显著性改变,组织学观察牛磺酸治疗组动物视网膜病变明显轻于单纯休克复苏组动物。结论 牛 磺酸对休克复苏所致的视网膜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视神经血栓素A2(thromboxane,TXA2)和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的变化, 为临床高眼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成年家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高眼压不同时段组共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他各组应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兔眼急性高眼压模型,并分别于急性高眼压恢复正常后1、1.5、24和48 h摘除兔眼取视神经匀浆检测TXA2、PGI2产物TXB2、6-Keto-PGF1α的含量. 结果:急性高眼压恢复正常后1 h和1.5 h组视神经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直至眼压正常后48 h TXB2与6-Keto-PGF1α比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急性高眼压后视神经TXA2、PGI2含量显著升高,TXA2与PGI2的平衡紊乱,是导致视神经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3 4例 (3 6眼 )初发性翼状胬肉 ,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 ,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 ,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翼状胬肉组织 ,同时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 9~ 2 0月 ,平均 11 2月。结果  3 4例 (3 6眼 )均治愈 ,均无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5例(5眼),术后随访6~24mo。结果:全部患眼治愈,未见复发。术后均未见新鲜羊膜移植片急性排斥反应,炎症控制。4~5wk角膜上皮愈合,2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是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IOL)有关的引起后囊混浊的因素,以减少因手术因素引起后囊混浊的发生。方法对78例(78只眼)行ECCE+IOL后发生后囊混浊的病例进行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分析,如撕囊的方法、眼内操作的时间、皮质吸出的程度及后囊抛光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8例发生PCO组中行正中的连续环形撕囊(CCCC)有24只眼(30.77%),而NPCO组中则行CCCC有61只眼(78.21%),两组相比后囊混浊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35.388,P<0.001);PCO组中眼内操作时间≥15min者53只眼(67.95%),而NPCO组中则为19只眼(24.3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29.817,P<0.001);在PCO组中有7只眼(8.98%)进行了后囊抛光,NPCO组中则有35只眼(44.87%)进行了后囊抛光,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4.788,P<0.001)。结论后囊混浊的发生与手术中撕囊的方法、后囊膜抛光、残留皮质的吸出程度及眼内操作时间有关,因此为了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手术中应尽量做到正中连续环行撕囊,充分吸出残留皮质、囊袋及后囊膜抛光。此外通过熟练的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能够减少后囊混浊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1 8例1 8眼曾作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白内障经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2 4个月。结果 视力≥0 .4 1 3眼(72 %) ;滤过泡无明显改变1 4眼(78%) ,减小4眼(2 2 %) ;4眼需要用眼药控制眼压,眼压为(1 0 .95±6 .1 2 )mmHg(1mmHg =0 .1 33kPa)。结论 经角膜缘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能保持滤过泡和眼压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冷冻后再行羊膜移植术。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眼部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反应。随访6~24mo,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能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24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4例35眼,术后1wk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2~41(平均18.5)mo,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wk矫正良好15例22眼,基本矫正8例1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功率(矫正良好 基本矫正)97%。随访中发现,2例(2眼)矫正良好回退为基本矫正,1例1眼同退为矫正不足,2例3眼从基本矫正回退到矫正不足,远期成功率为88%。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操作安全、无并发症,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采用连续滑动法,对116例(185只眼)行超声扫查。结果:185只眼均表现晶状体回声增强、混浊,根据混浊部位及程度。可分为皮质型、核型、囊膜型、完全型四类,其中合并眼轴增长13例,合并玻璃体混浊10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11例,合并脉胳膜脱离1例,合并晶状体后脱位1例。经裂隙灯及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探头能为临床提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可作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