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志华  许波  居宇峰  周荣荣  戴莹  倪丽丽  周云中 《中草药》2021,52(23):7162-7175
目的 研究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收集23批栀子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饮片和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tripl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riple-Q-TOF/MS)技术对标定的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成分转移率为指标,分析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栀子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6个,其中25个传递到了标准汤剂,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6.15%,26个共有峰的成分均得到鉴定,其中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DAAME)、鸡矢藤次苷甲酯(SME),2个西红花苷类成分西红花苷I、Ⅱ,2个黄酮类成分芦丁和异槲皮苷,1个单环单萜类成分jasminoside B,1个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共计13个成分采用照品比对确认,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合计平均转移率70.90%,其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平均转移率77.16%,西红花苷I、Ⅱ、芦丁、异槲皮苷、jasminoside B、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7.09%、39.56%、63.25%、51.95%、61.42%、75.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8.91%。结论 阐明了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栀子配方颗粒及含栀子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斜视的类型及手术年龄的分布,以指导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病儿(≤13岁)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斜视的类型、手术年龄的构成比。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病儿占20.7%,共同性外斜视病儿占50.6%,麻痹性斜视病儿占26.4%,特殊类型斜视病儿占2.3%。共同性内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以1~6岁最多,占61.8%;共同性外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明显偏大,7岁及以上者占58.1%。结论儿童斜视手术病例中外斜视比例高于内斜视,外斜视手术病儿中以7岁及以上者较多,内斜视手术病儿中以6岁及以下者较多。  相似文献   
3.
痉挛型脑瘫病儿眼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病儿并发斜视的临床分型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搜集63例痉挛型脑瘫病儿,采集其年龄、围生期高危因素、病史、影像学资料,评定其脑瘫解剖学分型。同时进行眼科常规、屈光、眼位、眼球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价其眼位。比较不同解剖学分型脑瘫病儿的眼位及斜视类型的分布。结果 63例痉挛型脑瘫病儿中,双瘫31例,偏瘫11例,四肢瘫21例。斜视共29例(46.0%),双瘫组斜视20例(31.6%),偏瘫组斜视3例(4.8%),四肢瘫组6例(1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6,P<0.05)。内斜视18例(62.1%),外斜视4例(13.8%),垂直型斜视-DVD 1例(3.4%),麻痹型斜视6例(20.7%),不同解剖学分型脑瘫病儿斜视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0.36,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病儿斜视发生率较高并且临床分型也存在差异,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血清结核抗体测定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结核抗体(TB-Ab)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B-DOT金标结核快速诊断试剂盒对304例结核病人、100例肺部其他疾病病人以及100例正常献血员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中的TB-Ab的检测,并同时与结核菌直接涂片和结核菌培养进行对照,统计试验资料。结果:304例结核病人血清结核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4.0%,其中结核菌直接涂片和结核菌培养均为阴性125例,TB-Ab阳性75例,阳性率为60.0%;结核菌直接涂片阳性,结核菌培养阳性137例,TB-Ab阳性116例,阳性率为84.6%;结核菌直接涂片阳性,结核菌培养阴性30例,TB-Ab阳性25例,阳性率为83.3%;结核菌直接涂片阴性,结核菌培养阳性12例,TB-Ab阳性9例,阳性率为75.0%。结论:血清结核抗体对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斜视的类型及手术年龄的分布,以指导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病儿(≤13岁)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斜视的类型、手术年龄的构成比。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病儿占20.7%,共同性外斜视病儿占50.6%,麻痹性斜视病儿占26.4%,特殊类型斜视病儿占2.3%。共同性内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以1~6岁最多,占61.8%;共同性外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明显偏大,7岁及以上者占58.1%。结论儿童斜视手术病例中外斜视比例高于内斜视,外斜视手术病儿中以7岁及以上者较多,内斜视手术病儿中以6岁及以下者较多。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窦志华  曹瑞  卞理  许波  倪丽丽 《中草药》2018,49(14):3279-3286
目的优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方法 HPLC法测定大黄药材中8个结合型蒽醌、5个游离型蒽醌共计13个原型蒽醌及总蒽醌质量分数,选用L_9(3~4)正交表,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分别以总蒽醌、5个游离型蒽醌、8个结合型蒽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大黄总蒽醌、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提取工艺参数,并对优化的工艺进行放大验证试验。结果总蒽醌和游离型蒽醌最佳提取工艺为5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5次,每次30 min,采用该工艺原型蒽醌类成分和总蒽醌提取率均在90%左右,游离型蒽醌提取率超过160%;结合型蒽醌最佳提取工艺为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60 min,采用该工艺原型蒽醌类成分提取率接近90%,结合型蒽醌提取率超过80%。结论优化的工艺简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分别用于大黄中总蒽醌和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AT)在临床痰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9至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230例临床确诊肺结核患者和78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液分别用SAT法、BD960培养法、罗氏培养法和集菌涂片法同时进行检测.SAT法与BD960培养法结果不符标本,再用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体外检测试剂盒(PCR-TB)进行检测,同时对BD960培养阳性菌株和SAT扩增产物进行扩增及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x2检验比较SAT法与上述3种方法对结核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以BD960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剔除BD960培养法中有7份污染菌),则SAT方法的敏感度为90.5%( 95/105),特异度为84.2%( 165/196),阳性预测值为75.4% (95/126),阴性预测值为94.3%( 165/175).SAT法与BD960培养法结果符合率为86.4%( 260/301).223份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SAT法、BD960培养法、罗氏培养法和涂片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5%( 126/223)、45.7%( 102/223)、41.7%( 93/223)和37.2%( 83/223),SAT法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7,P<0.05).结论 SAT技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具有特异度高、敏感度好,操作简便、快速,污染率低的特点,有望成为实验室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瑞  窦志华  倪丽丽  周云中  罗琳  戴莹  陶金华 《中草药》2019,50(5):1100-1110
目的建立更全面的大黄饮片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HPLC法建立35批大黄饮片指纹图谱,并生成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Q-TOF/MS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的13个蒽醌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大黄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45个,包括蒽醌类成分17个(其中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8个结合型蒽醌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个游离型蒽醌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蒽酮类成分2个(番泻苷B和番泻苷A,均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鞣质类成分17个(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二苯乙烯类成分2个[白藜芦醇4′-O-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均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苯丁酮类成分4个[其中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6″-O-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色原酮类成分2个、萘类成分1个;35批大黄饮片中13个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大黄饮片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乳腺癌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2例,采取辨证施护,将患者分为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气血亏虚型,行一般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以及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缓解,症状减轻,生活质量较入院前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辨证施护的护理方法能够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护理方式,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病儿并发斜视的临床分型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搜集63例痉挛型脑瘫病儿,采集其年龄、围生期高危因素、病史、影像学资料,评定其脑瘫解剖学分型。同时进行眼科常规、屈光、眼位、眼球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价其眼位。比较不同解剖学分型脑瘫病儿的眼位及斜视类型的分布。结果 63例痉挛型脑瘫病儿中,双瘫31例,偏瘫11例,四肢瘫21例。斜视共29例(46.0%),双瘫组斜视20例(31.6%),偏瘫组斜视3例(4.8%),四肢瘫组6例(1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6,P〈0.05)。内斜视18例(62.1%),外斜视4例(13.8%),垂直型斜视-DVD 1例(3.4%),麻痹型斜视6例(20.7%),不同解剖学分型脑瘫病儿斜视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0.36,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病儿斜视发生率较高并且临床分型也存在差异,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