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1、10μmol/L),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常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3或7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后观察矿化钙结节数量并定量分析,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应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BMP2、Runx2、OPN及Osterix等成骨分化标记物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从24至72h,LY294002对hMSCs增殖均产生显著抑制,随时间推延,可见抑制增殖效果增强(P<0.05)。ALP染色和定量测定提示10μmol/L的ALP活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μmol/L组(P<0.05)。成骨诱导培养3和7d,1、10μmol/L组矿化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μmol/L组矿化量在成骨诱导7d也显著高于1μmol/L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成骨诱导可激活Akt磷酸化蛋白表达,但LY294002可抑制该蛋白磷酸化。成骨诱导分化7d,1、10μmol/L均明显促进BMP2、Runx2、OPN、Osterix4种基因mRNA表达(均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h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成骨分化伴随下游Akt蛋白表达。PI3K抑制剂可抑制hMSCs增殖,但同时促进其向成骨分化和矿化。  相似文献   
2.
肱二头肌长头腱(10ngheadofbiceps,LHB)病变为引起肩关节前侧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关节镜检查时可见的LHB的病变包括:肌腱炎、磨损、不稳(脱位和半脱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治疗过的脑卒中后偏瘫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总结其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偏瘫侧与健侧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对骨折进行分型,分析其分布特点,术后的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左、右二侧髋部骨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侧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健侧(P<0.05)。所有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在伽马钉内固定术后获得愈合。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周在助行器保护下站立或行走。结论脑卒中后偏瘫侧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健侧。伽马钉内固定术对脑卒中后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良好的疗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脑卒中后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4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直接前方入路(DAA)组,传统后外侧入路(PLA)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沉(ESR)]、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视觉模拟评分(VAS)、双侧下肢长度差值、Berg平衡量表(BB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牛津髋关节评分(OH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PLA组相比较,DA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炎症指标、肌肉损伤指标、VSA评分均低于PLA组(P<0.05);DAA组术后1、3、6个月HHS、BBS、OHS评分均高于PLA组(P<0.05)。结论 与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DAA具有手术创伤小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髋部骨折误诊为脑卒中再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卒中后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有脑率中病史,因一侧下肢无力及活动不利就诊.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新鲜脑出血或梗死病灶.患髋X线检查示髋部骨折.从初诊到确诊历时4 ~ 9 d,平均(6.6 ± 1.9)d.确诊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脑卒中后髋部骨折容易误诊为脑卒中再发.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或活动不利,应对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行患髋X线检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固定技术(边缘锁定钢板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接受新型边缘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7~83岁,平均59.9岁.记录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并记录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90°的无痛时间和全范围屈伸活动(>105°)时间、改良后Cincinnat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门诊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手术时间(55.8±3.9)min,失血量(54.7±7.1)mL,术前与术后1个月平均VAS分别为(2.5±0.6)分、(1.1±0.3)分(P<0.05),平均ADL分别为(26.7±5.4)分、(63.3±7.2)分(P<0.05).患者均在2~4周恢复90°的无痛活动范围,7~11周恢复全部活动范围,6~9周达到骨愈合、无骨折移位等.患者主诉无膝前疼痛或软组织刺激.患者的改良Cincinnati评分(疼痛、肿胀、整体活动水平等)均显示良好(94.1±2.1)分.结论 对于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应用新型边缘钢板内固定技术可以达到坚强固定,并且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8.
他汀类药物,包括普伐他汀(pravastatin)、洛伐他汀(i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系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自上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调脂治疗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9.
茶黄素抑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黄素防治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将成年中国本兔36只,分为模型组(A组)、茶黄素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组应用贺氏造模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0、1、3、6周后测量血脂,6周后放射学、光镜、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结构变化。结果A组的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B、C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A、C组(P〈0.01)。镜下见A组骨小梁变细断裂,面积分数显著低于B、C组,空骨陷窝百分比高于B、C组(P〈0.01)。影象学显示A组股骨头坏死率高于B、C组,扫描电镜下A组股骨头表面破坏严重;B、C组间上述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茶黄素可减轻激素所致的脂肪代谢紊乱,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总结,探讨其优势。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资料,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近年来我国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虽然穴位埋线疗法仍有其不足之处,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越来越多肥胖患者的青睐。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总体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适宜推广应用,但仍有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