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7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骨钉和脱钙骨在骨创伤和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冻干骨钉固定关节内骨折和脱钙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骨钉治疗关节内骨折7例,其中股骨头骨折4例,距骨骨折1例,内踝骨折2例;应用脱钙骨皮质骨条、松质骨粒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6例、骨良性病变切除术后骨缺损6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骨钉固定者8个月后骨钉与宿主骨融合,脱钙骨皮质骨条和松质骨粒植骨者2~6个月愈合,无一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近期效果满意。结论:认为骨钉为临床治疗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材料,避免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脱钙骨皮质骨条或骨粒适宜于骨不连和骨缺损的填充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定位错误、术前漏诊、原间隙再突出、侧隐窝狭窄、脊柱稳定性破坏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尽量选择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常规探查隐窝,术后避免外伤和重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4.
自1993年至2001年,本院应用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创伤性虎口部皮肤缺损及虎口挛缩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9~54岁;受伤原因:压砸伤5例,爆炸伤4例,电锯伤4例,烧伤2例。1.2治疗方法:2例外伤后清创时即行皮瓣移植,其余均Ⅱ期应用皮瓣修复。其中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前臂桡侧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2例,足背皮瓣2例,第一趾蹼皮瓣3例。2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游离股前外侧皮…  相似文献   
5.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腰椎间融合与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采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与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32例,49个节段,其中腰椎退行性滑脱7例,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16例,节段不稳伴椎间盘突出9例。结果经6~22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2个月融合节段可见模糊骨痂生长,4~6个月达骨性愈合,术后症状消失25例,显著改善5例,优良率为93%。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情况,钛网融合器除1例放置偏后并有2 mm下沉外,其余均正常。结论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是新近发展应用的技术,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可使腰椎获得即刻稳定,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后路侧块固定,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5例。结果本组25例经7 ̄30个月随访,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松脱移位,植骨在3 ̄4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具有减压彻底、稳定性好、利于脊髓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4mg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移位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术后1d,试验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溶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定期通过CT薄层扫描(层厚0.3mm)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假体移位距离;监测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变化情况并作比较;采用Harris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年,两组患者股骨柄下沉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髋臼杯上移及内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7周、6个月、1年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所有时点骨钙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7周、6个月、1年、2年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试验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次使用唑来膦酸可增加非骨水泥假体稳定性,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巍  何飞熊  叶舟 《中医正骨》2011,23(1):52-53
跖跗关节又称Lisfranc关节,其损伤临床相对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此损伤日趋增多,损伤程度更加严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遗留后遗症和残疾。2006—2009年我们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患者1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骨折。随着交通、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日趋增多。由于暴力方式及解剖学特点等因素,常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我科1990年5月-2005年1月应用缝匠肌髂骨瓣、阔筋膜张肌髂骨瓣及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50岁以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87例,以预防骨折不愈及股骨头坏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手段。方法 应用阔筋膜张肌髂骨瓣移植与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0例,随访2~8年,平均4年6个月。结果 30例骨折全部愈合,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本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